央视网消息: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重创世界经济的同时,也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病和漏洞暴露无疑。中国逆势而上,在保障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为打破一元垄断、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金融体系做出努力。
杜洋,剑桥大学穆勒学院研究员,从事国际金融体系和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多年。他认为,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虽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是意义重大。
剑桥大学研究员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专家 杜洋:其实人民币入篮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人民币的申奥之旅”去形容。终于进入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揽子货币当中,接下来就要看人民币如何去扮演好一个全球经济稳定剂的角色。
2007年首只人民币债券登陆香港,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2012年开启日元/人民币直接报价,2013年中英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4年伦敦成为欧洲离岸人民币中心之一,与法兰克福、巴黎和卢森堡“四足鼎立”,2015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成功上线运行,为境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和结算服务,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从人民币入篮至今的受欢迎程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金融机构看好中国经济的前景,市场对人民币从区域性货币转为国际性结算、贮藏工具抱有信心。
中国银行伦敦交易中心销售主管 罗布·洛伊:我认为,在过去两年,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和金融的货币使用率增长迅速。同样,在过去两年,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认为,投资者把人民币视作更加合规的(国际)结算投资货币,我们现在可以在货币市场看到人民币是第七大结算货币。
渣打银行亚洲外汇策略主管 罗伯特·米尼肯: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的势头向好、空间巨大,我们认为到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储备资金池中的总量将占到4%到5%。
虽然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诸多变局,例如金融市场波动性与溢出效应上升、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等诸多挑战,但是中国稳定的市场和稳健的经济将助力人民币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剑桥大学研究员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专家 杜洋: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整个新兴市场当中是最有价值的一块,中国本身的信心来自于本国市场基本面的持续稳定和持续增进。全球投资人并不会给中国太多的压力一定要高速增长,但是我们要稳步增长。中国在国际投资者的眼中,已经在发挥着一个高科技、高实用、而且代表着未来的这样的一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