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打造一个活跃、开放、稳定的创作平台,为原创戏剧作品、青年戏剧人才保驾护航。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日前正式启动“戏剧人才孵化计划”,孵化范围涵盖原创戏剧剧本、青年导演、创意实验演出等内容,面向青年创作者征集未来戏剧的无限可能。
该计划以“野”为主题,旨在推动社会创作力量,为那些带着天然、奔放的活力从四方而来的青年创作者和优秀原创戏剧作品提供专业扶持和孵化的平台;同时,“野”亦彰显着上话与青年艺术家们合作的期冀,希望他们可以在上话的戏剧土壤里不受规束、自由生长。
“戏剧需要青年人的力量,我们这个舞台才会更有希望。”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杨绍林致辞说,“戏剧的产生往往是集体呈现的结果,需要有不同观念、不同思想、不同形式的存在,然后在这样的碰撞当中,相互理解、共促发展。”
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喻荣军介绍,新文本孵化计划已经启动五年,收到550篇投稿剧本,14个剧本入围,制作孵化剧目12台。目前上话合作13位青年编剧,平均年龄只有33岁,累计参与观众近万人次。
上海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罗怀臻希望未来能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同力协契,不断为上话推选优质文本,共同推动沪上青年戏剧人才的原创文本的孵化落地。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监制田水表达了自身同时作为院团管理者与导演双重身份下的体会与感受,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导演人才加入上话,提供新的创作活力。
伴随着三项创作者招募计划的发布,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也分别展出了三场青年创作活动。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际交流主管黄佳代携手团队现场展示了孵化剧场作品《入土为安》,现身说法让在场观众亲身体会“SDAC Lab”的初衷与愿景。
作为“SDAC Lab”计划的首例公开演出,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际创作实验室联合制作,“老妖精ensemble”青年创作团队集体创作的剧目《入土为安》以区别于传统剧场的形式展示在了观众面前。
这是一个私密的纪录剧场项目,它源于导演吕雨舟在注视爷爷走向死亡的漫长过程中感到的极度不安。剧目在真实家庭录音和影像素材的基础上,通过回溯与再想象,完成了?种不同于表层现实的、更饱满的内心叙事。演出过程中,观众们反复凝视着这个垂垂老矣的临终者,创作者想要呈现出的“临终关怀”的意义也传递给了每一位在场的观众。
上话“青年导演孵化计划”面向的青年导演群体在作品表达上的脑洞、活力、期待都带着“野蛮生长”般的精气神,然而在面对市场、面对观众的创作时他们往往会有在初期介入时的不确定性。何念、周可、丁一滕、马达四位艺术风格迥异,但都在戏剧领域有所建树的导演,针对青年创作者刚刚迈入“戏剧圈”时的疑惑、困扰进行对谈分享,以他们的真实经历为青年导演指引方向。
“导演这个工作,如果你不爱它,真的很难坚持。一部戏,从最初的想法,到最终的呈现,甚至每一场的演出都需要复盘,这需要持久的热爱和极大的贯彻力。”何念说。
丁一滕认为,不要惧怕模仿,“作为一个青年戏剧人,我的戏剧之路就是从‘模仿’开始的,只有让自己的创作有依有据,许多问题才都会迎刃而解。”
照片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提供
作者:童薇菁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