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电影《影》是这个国庆档中的重量级影片。
这部作品凭借古典的画风与浓重的中国文化符号,在佳片云集的国庆档赢得了一定的关注度。
对光影色彩的运用是《影》最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点。在《影》中,色彩大师张艺谋放弃了近年丰富浓重的色彩,而是将看似简单、沉闷的黑白灰色,调和出了高级、灵动而又多变的质感,为影片中那场棋局式的人性博弈加分。据说,《影》的筹备期约有九个月,其中一半的时间被张艺谋用于摸索色调。
色彩专家于西蔓曾说,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界少数运用色彩来外化人物内心的高手,他总是能通过色彩纯度的变化、大胆撞色的效果来准确传达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我们之所以说张艺谋是一个在色彩运用上很有特色的导演,就是因为他每一次都能把色彩用到极致。
摄影出身,对画面质感极有追求的张艺谋,素有“色彩大师”之称。他电影中的故事,你可能已经记不清,但那些大胆鲜活的色彩,总能让人念念不忘点。可以说张艺谋对色彩的沉迷是一把双刃剑——这些色彩有时与故事相得益彰,有时又有喧宾夺主之嫌。但不管如何,这些色彩都是张艺谋电影中最坚不可破的记忆点。
比如,最夺目的“红”。
它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数次亮起的红灯笼,也是女主角身上的嫁衣。
这个喜庆的颜色在影片中如血,见证了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控诉着对女性的挤压与剥削。
它是《红高粱》中的红轿子、高粱酒,残阳似血、血染黄沙。却不再是压抑的,而是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
它也是《菊豆》中的一抹亮丽。电影中一幕,菊豆与天青偷情,布头坠染缸,变为红色,象征着欲望与人性的释放。
再比如,隆重的“黄”。
在与陈凯歌合作的《黄土地》中,黄色地成了贯穿全片的色彩。若干年后,还有影迷将一捧黄土寄给陈凯歌,那厚重的黄土地,成了“第五代”崛起的一个图腾,也是影迷心中难以磨灭的文艺印记。
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对黄色的运用更是被推到了极致。从皇宫前见证了权力血战的菊花,到剧中人身上华贵的皇族服饰,黄色从厚重的黄土地,变为刺目的权力与欲望。
还有,饱和度极高的“绿”。
说到竹林,人们想到的首先会是李安的《卧虎藏龙》,再要细想,便是张艺谋的《十面埋伏》。相较于前者,张艺谋的竹林绿得更饱和、浓重。
另外,还有集大成者的《英雄》,每个段落对应一种情绪,一种颜色。正如有人评价:“他的电影色彩不仅仅是为了形成一种特有的专属风格,大多时候,色彩本身的含义就能表现出导演的赋予电影本身的思想内涵。”
张艺谋曾对自己这种对浓烈色彩的偏好进行过分析,他曾说:“我是陕西人,陕西的土就是红的,陕西民间也好红。陕西和山西民间办很多事情时都会使用红颜色。他们那种风俗影响了我,使我对红颜色有一种偏爱。”
是吗?如今交出黑白答卷的张艺谋,不知何时会回归色彩,尤其是红色。
作者:张祯希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