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博主自己设想的“脑洞剧”《淑女的品格》成为社交热话题。剧中,袁泉、陈数、俞飞鸿、曾黎四位女演员,扮演起了未婚精英女性。没有婆媳争斗、小三出轨,四位不再年轻的女性各有各的事业,在都市中潇洒过活。
这部“脑洞剧”之所以走红,在于其点到了国产剧对女性形象塑造的不足。这位“脑洞大开”的博主自己也承认,这只是一个不成熟的脑洞,初衷是不想看到优秀的中生代女演员被忽视,只能在家庭伦理剧里演婆婆妈妈,而事实上,她们明明可以演更好的角色。
过了40岁就只剩婆婆妈妈可以演?想要逆袭必须靠霸道总裁解救?这些被用烂了,却又不再符合当代女性生存现状与精神需求的角色塑造,再一次遭到网友的集体吐槽。
那么,不妨借此机会,看看这些热门的海外剧如何塑造女性形象。
《傲骨之战》:“白马王子”在阅历丰富、内心世界复杂的当代职业女性身上失去了魔力
有人统计,女演员潘虹在近20年中一共演了50多位母亲角色,其中30多个是“恶婆婆”。1954年出生的潘虹气质优雅知性、气场强大,演技随着岁月流转愈发洗练,这是多少美貌“小花”望尘莫及的,如今却因为年华老去,被深套在“婆婆妈妈”的形象窠臼之中,不免让人惋惜。在中年男演员以“大叔”形象大量圈粉,迎来事业第二春的当下,女性的衰老真的就那么可怕?
美剧《傲骨之战》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傲骨之战》是美剧《傲骨贤妻》的衍生剧,该剧延续了“女性凭借个人的努力与能力走出人生低谷”的系列母题。进入60大关的律所合伙人戴安,为自己选购了庄园别墅,并向律所高调宣布退休。孰料大量买入的基金陷入庞氏骗局,自己积蓄清零的同时还背上债务,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毒瘤”。步入老年阶段,却突遭人生变故,计划全部打乱,本该是哭天抢地之时,戴安却没丢掉那份岁月沉淀的优雅从容,她迅速理清情绪,在自己一手创建的律所“翻脸不认人”不再留用自己时,加入规模较小但发展迅速的新律所,从头再来。但女强人也是血肉之躯,只有在因出轨对自己心怀愧疚的丈夫面前,戴安才稍稍卸下防备,忍不住哭诉,但即便如此,她还是以一句“这是我自己的问题”拒绝了丈夫的帮助。
扮演戴安的演员克里斯汀·芭伦斯基早在几年前接拍 《傲骨贤妻》 时就已步入60大关,但她塑造的这位没有性感身段和圆润苹果肌的戴安女士,成为 《傲骨贤妻》 中最受观众喜爱的角色,也顺势成为了衍生剧 《傲骨之战》的主人公之一。有观众评论:“每次看到戴安都会无比羡慕她能如此优雅地老去,60岁的女人巧妙融合了强势与柔情,逻辑与情感。”可以说这个角色的吸引力完全来自“变老”带来的附属品———理性与智慧。这个年纪的女人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成熟的认知体系,却不会困于经验妄下判断;她看得清局势,善于在复杂的利益关系与法律体系中周旋,内心始终坚定而温暖。
“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爱情套路在阅历丰富、内心世界复杂的当代职业女性身上似乎失去了魔力。《傲骨之战》 中另一位被津津乐道的角色是律师卢卡,在这个干练的女律师身上展现出一种当代女性对于情感中权力分配问题的思量。卢卡是一位处于事业巅峰期的女性,在法庭上认识了同行科林,并迅速坠入爱河。在交往过程中,卢卡发现,科林不但事业有成,还是响当当的富二代,不久之后还有从政计划。这对大多数女孩来说应该是惊喜,到了卢卡这里却成了惊吓,因为她已经预计到,如果继续这段感情,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男友因为社交面的拓展抛弃自己;要么两人真的走到一起,自己成为政治家夫人。这显然都不是一心独立、有强烈自我发展理想的卢卡想要的,于是她忍痛提出分手,选择长痛不如短痛。
《黑色皮革手册》《东京女子图鉴》:贤妻良母?当代女性的更大命题是如何与自己的欲望相处
熟悉日剧的观众对《黑色皮革手册》一定不陌生。2004年,日本女演员米仓凉子靠着元子一角迎来事业巅峰,剧中那个周旋于男人之间的银座“恶女”形象也成为不少日剧迷心中的永恒经典。去年夏季档,《黑色皮革手册》又迎来了由武井咲与江口洋介联袂主演的最新版本。最新版一开局就是11.7的高收视。
▲ 左为武井咲版的元子,右为米仓凉子版的元子
《黑色皮革手册》是日本文艺界的经典品牌。同名原著的作者是位列日本推理小说界“三大巨头”之一的松本清张,2017年再度翻拍,契机之一便是为了纪念松本清张逝世25周年。算上最新的这一版本,这部作品已经被日本影视圈改编了六次之多,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元子。
这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连载的作品,凭什么依旧打动人心?因为其揭示出了一个当代女性的巨大命题——如何与自己的欲望相处。
原口元子白天是银行派遣员工,晚上则在银座一家夜总会当陪酒女郎。一个意外契机终结了这样“双面人生”的日子:银行里一位有背景的千金小姐在工作中泄露了客人的隐私,银行领导决定让无足轻重的元子“背锅”走人。这一举动彻底惹怒了元子。她将分行内部社会权贵们躲避债务的假账号悉数记录在自己的黑色皮革笔记本中,并且将1.8亿日元“赃款”转到自己的名下。靠着这本黑色皮革手册与巨额现金,元子买下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银座夜总会……掌握了权贵们不可告人的秘密,元子的发迹与陨落轨道正式开启。
松本清张原著精彩的设定保障了电视剧的基本可看性,但是这个故事能跨越40多年的岁月,契合当下人心,是因为其切中了各个时代日本女性所必须面对,且在当代愈发突出的深层焦虑———我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自己的欲望。
在《黑色皮革手册》中,元子的欲望是拥有银座最好的夜总会,坐拥权力与金钱。为此她苦心经营:平日喜欢芥末的她,与夜总会客人出去时会为了经营清纯形象,故意说自己不吃芥末;她甚至铤而走险威胁权贵,不惜树敌无数。
事实上,在日剧中,“欲望”已经不再是不可为人道的黑暗话题。之前爆红的《东京女子图鉴》中对当代人的欲望的展现,无疑更具普遍性。主角齐藤绫被设定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物质女孩”。出生于小镇的她从小就向往大城市的华丽生活,从最初的三茶地区一步步奔赴银座,用地标与物质的升级衡量人生的晋级。
对于这些曾经讳莫如深的当代“欲望”,两部作品都没有进行道德上的粗暴审判,展现了欲望的代价,也提供了善意的反思空间。追求上层生活的绫,一路用物质与金钱实现社会地位的上升,甚至不自觉地鄙视起比自己贫穷的人,但是她自己亦是这条赤裸裸“鄙视链”上的受害者———永远得不到出生名门的玩伴的认同。而《黑色皮革手册》中的元子则因为费尽心机实现欲望,而不得不舍弃真情与温情陪伴的可能。
《大小谎言》《宿敌》:“战胜同性,吸引异性”?女性的视野格局远不止于此
在不少热播女性时尚影视剧中,衡量女主角成功的标准只有一条——看她获得了多少来自异性的爱。模式通常是这样的,善良美丽的女主角受到来自同性的疯狂嫉妒与迫害,却得到身边所有异性的青睐,于是凭借着聪明才智与众多蓝颜知己的帮助,走向人生巅峰。这样的故事看似寻常,内核却是“有毒”,将女性的价值判断落在了“歪处”——战胜同性、吸引异性,这恰恰是打着女性主义的旗帜反对女性主义。
有人说,女人之间是永远的天敌,在这一点上 《大小谎言》 给出了更加高明的解读。电视剧聚焦众多35-45岁之间妈妈们的“斗智斗勇”,最终走向了相互扶持、彼此理解、共同成长。
故事发生在美国西岸风景优美的社区,几个6岁的孩子迎来了小学开学的第一天。这一天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家庭背景的几个妈妈不可避免地相识了。一场校园霸凌事件导致了妈妈间的“战争”拉开序幕,也砸开了她们对于育儿、婚姻的不同焦虑。瑞茜·威瑟斯彭饰演的玛德琳精力充沛,极富正义感,虽然丈夫体贴,却始终介怀上一次失败的婚姻。更可气的是,前夫与他年轻美貌的妻子时常出现在自己面前,而刚刚进入青春期叛逆的大女儿在情感上似乎更偏向生父的“新欢”,令她难以接受。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塞莱斯特美丽优雅,嫁了个高帅富丈夫,两人养育了一对双胞胎,看似美满的婚姻却时刻笼罩着家暴的阴影,不得不接受婚姻咨询;90后女演员谢琳·伍德蕾饰演的单亲妈妈简,是一个外来者,贫穷的她在富人中显得格格不入,内心还隐藏着一个秘密———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儿子并不是爱的结晶。
随着剧情的展开,你会发现,妈妈们彼此的纷争并不是因为浅薄的好胜心,而是因为不同的成长经历以及对于子女的保护与爱。所以随着误会的解除,妈妈们最终自发形成了一个“联盟”,相互扶持、相互温暖,一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和险恶。
与《大小谎言》 一样,《宿敌》也以“撕”开局,却跳出了“女性狭隘记仇”的世俗偏见,借着两位好莱坞重量级女明星长达30多年的“纷争史”,去探讨电影工业光鲜表象背后的残酷商业法则以及社会固化认知对女性造成的压迫与伤害。
在好莱坞这样一个制造幻想、消费鲜美肉体的电影梦工厂里,女性角色单一匮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步入中年的克劳馥与戴维斯已是强弩之末,两位“老对头”决定放手一搏,共同出演电影 《兰闺惊变》。孰料树欲静而风不止,深谙宣传法则的影视公司老板,不断让导演激化两位主角的矛盾,借着她们彼此抹黑揭底来为影片博取关注。两位奥斯卡影后最终成了连爱憎都要被利益操控的木偶。一切就像剧中指出的那样,有时候两个人之间的恩怨本质上不是仇恨,而是无法求得尊重的互相折磨。
《重任在肩》:比起靠霸道总裁逆袭的“玛丽苏”,我们更需要复杂的失意者
“人人都爱我”的“玛丽苏”叙事的对面是什么?并不是“人人都恨我”,而是压根没有人在乎你,你的人生在灰色地带中痛苦纠结,这种尴尬的反戏剧逻辑才是生活的真实况味。在《重任在肩》中,就有这样一个“反玛丽苏”的女性警察角色———林赛·丹顿。她相貌平平、性格阴郁,一生都活在“被低估”的窘境中,也曾一时失足收受贿赂,之后不断试着挽回自己的名誉,甚至为此赔掉了整个人生。
女警探林赛·丹顿并不是《重任在肩》的主角,却足足贯穿了两季,拥有比主角更高的人气。丹顿的人设与“讨喜”无缘,她是一名单身中年女性,生活中无依无靠,没有伴侣、孩子,也没有挚友,唯一的亲人是在疗养院中养病的老母亲。工作成为这个女人在苍茫人间里唯一有把握的存在,她对待工作有手腕有头脑,却因为阴郁的个性与淡漠的人际关系,不再有上升空间。命运并没就此放过这个活得踉踉跄跄的女性,一次失足收受黑警贿赂,她断送了警察生涯,还被陷害锒铛入狱。在之后的人生中,丹顿不断伸冤,只为赢回警察身份。刑满出狱后丹顿靠着自己的才智获得了潜伏在警局中的黑警名单,人生的最后时刻,面对黑帮卧底黑洞洞的枪口,她决然赴死而拒不交出对方想要的名单。卧底问她为什么?她用尽力气发出呐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
观众喜爱这个角色,是因为丹顿身上所有的戏剧张力都来源于内心深处,而不是靠狗血剧情与巧合强行拼凑。一个个微妙的细节让这个失意的女性形象丰盈、有说服力。林赛·丹顿尊重警察的身份,她多次举报同事的公权私用,因此常年受到同僚的冷暴力。但她自己亦非完美无缺,她会因为邻居在晚上用超大音量播放音乐,找上门去,甚至拳脚相向。生活的压抑与不如意给了这个女人为恶的动机,但是在犯错之后,她最终选择却做一个“好警察”。内心正义与邪恶的不断撕扯,让林赛·丹顿最后那句“因为我是一个警察”显得那如此震撼悲凉。
这样的角色再次证明,编剧对一个角色爱得深沉,绝不表现为让失意者凭借“金手指”一路逆袭,而是让人性回归难以描述的复杂,让人物同时肩负无奈与缺憾,在混沌中挣扎着试图厘清,哪怕最终只是徒劳。毕竟谁有勇气去讨厌一个复杂的失意者呢?
编写编辑制作:张祯希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报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