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主导的肺癌研究迎来历史性时刻。
记者今天从上海市肺科医院获悉,该院周彩存教授领衔的两项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获重大突破,新疗法可显著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相关成果于近日亮相2023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同期刊发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彩存同时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同一名中国学者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双重身份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刊发表两篇研究成果,这在中国肿瘤研究领域尚属首次。中国学者给出了肺癌治疗的“中国方案”,在世界医学最高舞台上传递着中国声音。
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胸部肿瘤占全体肿瘤的1/4以上。其中,肺癌发病率逐年走高,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肺癌异质性极强,治疗方案在不同患者身上常呈现截然不同的治疗效果。
“针对一些罕见的肺癌分型,通常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为此,周彩存团队领衔两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LIBRETTO-431研究和PAPILLON研究,以期探寻非小细胞肺癌中两类罕见靶点的治疗新方案,让患者有更优的治疗选择。
RET融合阳性是非小细胞肺癌中较为罕见但重要的分子变异类型之一。LIBRETTO-431研究证实,与“含铂方案化疗±帕博利珠单抗”相比,塞普替尼可将此类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1倍以上。
对于携带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PAPILLON研究证明,“埃万妥单抗+化疗”治疗方案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这两项研究进一步证实,及时且全面的基因组检测将为所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初始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将生物标志物检测纳入常规诊疗流程,在早期指导临床决策、制定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周彩存同时表示,罕见靶点治疗策略的确定,可以推动临床基础转化领域的进步。
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团队牵头开展肺癌治疗靶点挖掘及临床转化研究,肺癌的早诊率从69%提高至95%,分子检测帮助95%晚期肺癌患者找到驱动基因,越来越多病人在医院治疗方案引领下,获得了长期生存的机会。
目前,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建立了一套全面精准快速的肺癌精准化诊疗体系,来院就诊的肺癌患者,从初诊到初步确立治疗方案仅需4个工作日,成就了肺癌诊疗“中国速度”。
上海市肺科医院党委书记陈昶表示,医院将持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一线为中心”,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用优质服务构筑起医患沟通的桥梁,将各类临床研究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作者:李晨琰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来源:院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