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健康促进”渐成公立医院工作中的新风尚,记者从今天在上海召开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推进医院健康促进服务百姓健康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更好推动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更好建设健康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力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
上海已建成125家健康促进医院
如何以高质量健康促进工作,为大众健康“做加法”?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谈到,国家层面已推进大量探索实践,包括建成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建设等,各地各级医院积极参与,持续推进探索创新。
在此期间,上海表现亮眼。上海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表示,上海以制度和政策作为保障、以工作体系和网络建设作为基础、以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作为重点,推动医院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当前,全市已建成125家健康促进医院。全市层面,在成立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的基础上,16个区全部成立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中心,包括37家市级医院在内的全市共4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已成立健康促进委员会。
“群雁高飞头雁带”,米锋表示,近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坚持选树卫生健康领域先进典型,引领更多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年轻人投身健康科普的行列,“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惠及更多人”。
为鼓励更多医务人员投身健康促进工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邹和建谈到,华山医院通过“融入意识”“融入制度”“融入价值”,鼓励医护人员从“让他做”“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健康促进“半径”从院内向院外延伸
好的健康促进工作已从医院内延伸在医院之外。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介绍,该医院持续推进的中医药健康促进工作呈现两个特点:走向基层、走向国际。一方面将医院最新的医疗技术、研究成果、管理模式下沉到基层医院,下沉到镇、村,另一方面,借助国际最新的技术方法提升中医药健康促进科学内涵,与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合作,推进中医药促进健康的临床证据研究工作。当前,已出版37部相关中英文专著,为健康促进提供临床证据。
在上海,瑞金医院提出建立“健康服务无围墙的医院”理念,以各个层次的区域和专科医联体为载体,将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的专家团队,包括慢病管理团队和社区卫生中心进行整合,让优质医疗资源放大服务半径。
作为精神类专科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也在健促工作上持续创新发力。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表示,该医院以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作为目标,通过“祛魅”“解惑”“传道”“舒心”等系列行动,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宛平南路600号”心理健康促进品牌。
持续用好健康促进的“减压”“加分”作用
健康促进的持续投入,在百姓的健康上已有成效体现。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介绍,医院一直在围绕肿瘤“防、筛、诊、治、康”链条推进相关工作,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全程健康管理,大大降低中晚期肿瘤发病比例。近四年,患者满意度平均达到93.07%。
作为一名工作繁忙的临床医生,同时作为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谢斌认为,健康促进对临床诊疗,既有“减压”作用,也有“加分”作用。所谓“减压”就是健康促进能使疾病预防关口前移,让公众掌握更多疾病相关知识,有助于科学防病、理性地求医问药。“加分”则体现在提升服务覆盖面、改善医患关系等方面。“一位医生半天门诊看40名患者,已属飞速,但一篇科普文章可惠及成千上万的患者。科普加分的作用非常明显。患者在接受科普宣教后,就诊更理性,与医生沟通更顺畅,进一步助力医患关系和谐。”
在上海,通过丰富多彩的健康促进工作,打浦桥街道社区生服务中心已尝到“甜头”,近年其在百姓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不仅收获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病人满意度调查社区第一名,还斩获2021年度上海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社区卫生第一的好成绩。
闻大翔表示,上海有20多万名医务工作者,他们是上海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的主力军,上海将持续关注、激励医务人员投身健康促进工作。日前,上海人社局、市卫健委已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性地将医务人员的健康科普作品代表作列入到高级职称的晋升标准。“经十多年努力,包括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以及人民群众的参与,上海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连续15年提高,今后我们会不断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来提高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唐闻佳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图:受访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