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抢一抢,做手术?”“周医生,有没有奇迹啊?”
面对患者家属的最后一丝期望,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急诊室,脑血管科医生周一汉叹了口气,“我的建议是先稳定下来,保命,度过(脑卒中)急性期。”
近日,记者在长海医院急诊室蹲点采访时,目睹了许多“无奈的选择”。生命无常,或者只有在急诊室,才能真切体会到这就发生在身边,也能深切感受到每一位急诊医护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艰难抉择。
当天凌晨2点20分左右,一辆120急救车送来了这位从江苏启东赶来的脑卒中患者,急症室立即开通绿色通道,护士蒋燕在分诊台为其进行抽血等初步检测。接报的周一汉迅速赶到患者身旁,与蒋燕一起带着患者去做了脑CT灌注及头颈部CTA检查。
“情况不容乐观!”周医生坐在CT室后台的电脑前,一边看着实时报告,一边眉头紧锁。
“能不能做手术?”患者的儿子在旁边焦急地问,知道父亲的脑血管堵了,他们一心想着能过来做急诊取栓手术。“手术的风险非常高,”周医生解释,“患者颅内大面积缺血坏死,这给急诊取栓手术带来的风险是直线上升的,还是建议保守治疗,先保住性命再说。”检查显示患者已经超过了卒中救治的最佳时机,取栓手术不再能挽救已经缺血坏死的脑组织,还可能大大增加脑出血的风险。面对周医生的诊断,两位家属一开始还有些不甘心,“我们到外面商量商量”。
半小时后,周医生走出诊室,“你们现在怎么想的?”“我们现在还是很矛盾!”其中一位家属还想最后争取下,不敢下最后的决定。“阿哥,你说怎么办?怎么办?”无助他还不停地向身边的哥哥寻求意见。
“不要矛盾了,现在几乎这是唯一的一条路了,先度过急性期再说。”周医生坚定地说。
“来这里的病人,一般病情紧急且复杂,医生往往面临许多艰难的选择,经常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拥有4年急诊经验的周一汉感叹,“不过,正因为如此,医生这种职业很能体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凌晨3点57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突然响彻长海医院的急诊大厅。内科医师李思倩赶紧放下手头工作,跑到患者旁边检查。家属止不住地哭喊着。做完检查后,李医生在一旁不停地安慰。
原来,这是一名食管癌终末期的患者,发现的时候就比较晚了,已经丧失了手术及放化疗的机会。“刚刚我去检查的时候,患者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李医生说,“我们也尊重家属的意愿,不采取有创抢救措施。”
虽已凌晨4点多,但内科急诊室外还是有许多患者在候诊。回到诊室,李思倩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应对呼吸道感染、肺炎、消化道感染,还有肿瘤病人化放疗后的各种症状等。“能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医生)是个比较伟大的职业。”一个夜班下来,李医生的声音有些嘶哑,但对着这份职业,充满着自豪。
清晨6点,长海医院急症室大厅迎来第一缕阳光,夜班医护工作者也即将结束一夜繁忙。回顾这一晚,时而平静无声,时而风云突变。坚守在这里的医护们,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帮助病患们度过一个又一个的不眠夜。
作者:陶继贤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