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唾液能检查阿尔兹海默病?昨天举行的2023泰康-冬雷脑科学发展大会举行的帕金森/认知障碍高峰论坛中,脑科学专家透露相关早筛新策略正在推进中。
阿尔兹海默病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从一开始的记忆力下降,会逐渐发展到失忆、失语、失认、失用的痴呆状态,最终完全卧床昏迷,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与负担。由于阿尔兹海默病尚无特效疗法,临床上的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就极其重要。如果以外周血、尿液、唾液等样本进行的阿尔兹海默病新型早期检测策略能真正实现,那么对广大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而言,好处不言而喻。
2022年6月,中国科协发布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早期诊断无症状期阿尔兹海默病?集中突出阿尔兹海默病早筛早诊早干预的重要性。
目前主流的阿尔兹海默病诊断方式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ET)和脑脊液穿刺。但这两种方式并不适合早期诊断。PET成本昂贵且具有辐射性,而脑脊液穿刺属于侵入性较大的有创检查,为患者带来较大痛楚。前沿研究正在探索用外周血、尿液甚至唾液等样本对阿尔兹海默病进行早期筛查,这样不仅检测样本获取方便,也能减轻患者的创伤与不适感,是较理想的快速、非侵入性且成本低廉的早期检测策略。
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针对阿尔兹海默病的科研进展、标志物应用等领域提出了新的诊断思路。泰康仙林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赵辉教授分享阿尔兹海默病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她表示,寻找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革新阿尔兹海默病早期诊断技术,将成为阿尔兹海默病领域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论坛还探讨了其他重要课题,涉及到帕金森病性、阿尔兹海默病等多个领域。以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为代表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有着广大的患者群体。根据《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将突破500万。2020年发布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报告》则显示,中国约有1000万阿尔兹海默病患者。
这些脑疾病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痛苦,也在社会经济层面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2022年,伴随我们脑健康行动开启,作为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一环,其鼓励行业研究和验证脑健康筛查方法、生物标志物、数字疗法和防治药物等,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脑健康及相关脑疾病诊疗标准、临床路径和质控标准,提升相关脑疾病早期诊断率和治疗率。
冬雷脑科是中国脑计划指导下的重要践行者。比如,在数字疗法领域,冬雷脑科研发了一项认知障碍数字疗法小程序,以数字化智能技术与AI算法技术相结合,使得患者能以数字化的方式防治认知障碍疾病,更好实现脑健康的全周期管理。本次帕金森/认知障碍高峰论坛是在中国脑计划框架下的一次阶段研究总结,加强学术交流,推动我国脑科学事业长远发展。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