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万家团圆、欢度春节时,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只为守护生命安全,让更多家庭过一个“健康年”。兔年春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白衣天使们选择坚守“医”线,以细致入微的服务守护百姓健康。
除夕夜,他拨通了视频通话
“16床的病人,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现在肌酐很高正在做血透,情况不太好,需要多关注下。”1月21日是除夕,上午10:30,急诊科住院医师于磊换上白大褂,与昨天夜班的同事做工作交接。病人的治疗、检查和用药情况,于磊一一记在心中。
他来到2楼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2023年1月3日开始,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急诊科总值班,他要负责监护室、病房、一楼抢救大厅的各种突发事件,以及节假日监护室新病人的收治工作。
“急诊监护室15张床位都收满了病人,其中8个病人为重症肺炎插管治疗。”于磊说,监护室内的病人病情很重,每分每秒都不能有差池。
“听我指挥,一、二、三,抬!”因为救治需要,于磊还要协助护士为重症肺炎患者翻身,做俯卧位通气。刚过了2小时,于磊已满头大汗。
从早上10点忙到晚上8点半,于磊终于有了点空闲时间,他拨通了视频通话。电话那头,是母亲、妻子和去年刚出生的儿子小老虎。“咦…呀…”看着笑眯眯的儿子,于磊工作一天的疲倦感瞬间消失。说起儿子,于磊的声音喜悦中饱含歉意。“老婆刚怀孕那几个月,正值上海疫情严重的阶段,因为工作回不了家,是老婆一个人度过了最难的几个月”。儿子出生后,于磊与家人相伴的时间屈指可数,今年春节,他还是选择坚守在急诊岗位上。
“这就是急诊医生的工作,不管是不是节假日。急诊科作为救治最前哨,必须守好急危患者的第一道防线。”于磊说。
春节期间,他们没有一人缺席
1月22日,农历兔年正月初一。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护士长许莉精神饱满,她作为大内科值班护士长以及护理部日班值班护士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做好交接班,巡视完内科大楼病房,回到冠心病监护病房的许莉,马不停蹄地安排好各项工作。农历新年,对普通人来说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对医护工作者来说,多了一份坚守的责任感。
“冬季本来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过年期间大家作息不规律,再加上聚会多了,难免暴饮暴食,因此春节期间,我们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数量不但没减少,反而数量更多、病情更重。”许莉表示,就在小年夜和除夕当天,CCU已收治了两名急性心梗患者,“我们还是跟平时一样排班,每天安排10名护士,随时随地做好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准备。”
谈到2023年春节,许莉很感慨,原来科室1/3的护士老家在外地,疫情以来,他们一直留守在上海,这次大伙又选择了留下。“我家离上海近,让离家远的同事先回吧!”“过年病房这么忙,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年后再回老家也行!。“过年时回家是回家,过年后回家也是回家,没事的,我留下。”
许莉说,不管是疾病还是任何困难,只要团结一心,一定能帮助患者度过寒冬,迎来美好春天。
她,5年坚守在春节岗位上
9年重症医学科工作,5年坚守在春节岗位上。农历兔年春节,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李喆如同往常一样,依旧在重症监护室(ICU)内忙碌。
1月21日除夕当天,正值日班的她刚上班就收治了一例危重患者。63岁的王先生(化名)因新冠感染伴有呼吸衰竭,氧合难以维持,从普通病房转入重症医学科。转入时吸入氧浓度80%,氧饱和度仅82%,呼吸频率35次/每分钟,情况危险,需要高级呼吸支持。
“王先生肾病综合征10年余,正在接受免疫治疗,属于免疫受限患者,同时合并肝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李喆表示,王先生既往合并症多,为病情救治增加了难度。
王先生自12月底开始出现胸闷气促症状,1月中旬经抗病毒、抗炎、呼吸支持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本已转阴,近两日因氧合状态恶化,影像学渗出加重,复测后新冠核酸呈阳性。李喆作为值班医生,选择了高流量氧疗、清醒俯卧位的治疗策略,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的ROX指数,及时个体化调整治疗策略。
忙完了王先生的救治工作,李喆才有空查看手机里的信息。“除夕值班,也要注意身体。我们留了一桌好菜,等你回来吃年夜饭。”李喆的母亲发来微信留言。李喆简短回复了一句“好的”,又投入到工作中。
“重症医学科医生是一个365x7x24小时在线的岗位,我们的除夕夜和平时的日子没有区别,重症医学科肩负着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 患者安全了,我们才算是安心了。”李喆表示。
作者:唐闻佳 黄兴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