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监护仪发出提示音,医生和护士在病床间不间断穿梭,细致检查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一场以重症医学科领衔、多科室协作的重症患者救治战役正在展开。
重症监护病房满负荷运转
在仁济医院东院区外科三楼ICU单元病房内,监护仪、呼吸机、高流量氧疗等设备持续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
病房内18张床位全数收满,同时又特设一张紧急备用床位。一些非气管插管患者趴在床上,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实施清醒俯卧位治疗。
一大早,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带领着团队在ICU内查看患者情况。
“昨晚他的二氧化碳指数为什么这么高?”皋源询问患者的身体情况。
“患者的气道分泌物多,气道清洗后已经好点了,我们同时调整了仪器参数。”
“他趴了(俯卧位通气)多久?”
“从(2022年)12月29日到现在。”
一张张病床查看下来,不知不觉已过去2个小时。
“ICU内病人的情况在逐步好转,一些患者已经从ICU转出。”但皋源也说,急诊高峰过后,ICU病房正面临着巨大压力,“东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从去年(2022年)12月27日起开始接收新冠重症及危重患者,现在病房绝大部分患者是新冠患者。”
ICU内的重症病人中,既有基础疾病加重的,也有新冠感染导致的重症肺炎,还有一些是围手术期患者。
ICU内床位满负荷运转,皋源说,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是有效、有序的。
为迎战重症高峰,仁济医院内的综合ICU、专科ICU、可转换ICU等相关床位均按上级部门要求落实到位,目前有4个ICU单元收治新冠患者。同时还开辟了一个亚重症病房,重症ICU病房和亚重症病房之间实现双向转运,亚重症病房的病人病情加重,需要插管,就迅速转入ICU;ICU有病人好转,就转入亚重症病房或普通病房。
多科室协同迎战重症高峰
在外科大楼5楼,骨科五官科病房转为急诊病房,同时还收治部分重症患者,由全科医学科医生接收患者。
“这个病人的氧饱和要继续监测,用药的话,我建议……”上午10时,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何征宇总会按时出现在外科5楼病房。根据重症病人的生命体征给予建议,与责任医生商量用药情况,指导机器使用和参数调整,成了何征宇的日常工作。
“在医务处协调下,普通病房每天会整理出一张病情较重患者的名单,我们会依照这张名单,到这些病房巡视,与责任医生沟通,及时发现一些高危因素的病人,转入ICU救治。”何征宇表示,通过各科室合作,将预防重症的关口向前移,有效降低“轻转重”的风险,并且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率。
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孟超带着四五名医生正在外科5楼病房查房。在此前支援定点医院工作中,全科医学科医生们已积累了一些抢救新冠重症、合并基础疾病的经验。
“从全科转到急诊重症,对我们来说还是完全可以应对的。”当然,涉及复杂重症情况,他们就会邀请作为上下楼“邻居”的重症医学科专家来“把把关”。
“考虑到重症患者治疗的复杂性,涉及到重症医学科专业知识,我们几个科室会交流讨论治疗方案。”孟超认为,这种多科室联动的方式,一方面缓解重症医学科医护力量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有了重症监护室作后盾,重症患者救治更有保障。
每天下午,仁济医院还会针对重症病人组织院内大讨论,相应科室专家协助治疗。
重症医学专家下沉社区巡回指导
上午刚刚忙完重症医学科病房查房和救治工作,下午3时,皋源马不停蹄赶往自己对口负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工作。
自去年12月中旬起,市卫健委已成立市级重症专家组,通过市级专家巡查会诊、落实双向转诊、定点下沉指导、远程会诊等方式,统筹安排重症救治专家力量,加强重症患者的预防与救治。
作为市级专家组成员,皋源与浦东新区内50位来自重症、急诊、呼吸、小儿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对区内基层医院进行指导。
“我们现在配备了呼吸机、除颤仪以及心电监护仪,同时储备了小分子药物。”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陆萍正在为皋源介绍相关情况。对于来自市级三甲医院重症医学专家的指导,陆萍用“雪中送炭”一词形容。她表示,此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多承担着保障社区居民基础医疗的作用,而像现在这样收治新冠患者,可以说是“从零做起”,缺乏救治和管理经验。
“三甲医院重症专家的指导,是给大家吃下一颗定心丸。”陆萍说。
当天下午,皋源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医务科、医护团队进行了一场交流会。陆萍和医生护理团队负责人准备了十几个问题,一一向皋源请教。
交流会后,皋源直言,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2名医、护、技人员承担了周边20万人的医疗服务任务,工作非常辛苦,但通过交流,可以用“惊喜”来形容。“他们在患者的分类和识别、药品使用宣教、血氧饱和度跟踪等方面做得很完善,也是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发热哨点门诊的中心之一,大家的知识储备很充分。”
“下一阶段社区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二三级医疗机构出院患者的康复、相对轻症患者的治疗等。”皋源说,“建议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尽快配齐CT等设备,若该需求可以下沉,也能继续有效缓解三级医院急诊就诊秩序,尽早筛出有肺部感染的患者。”
截至1月6日,皋源已前往4家对口医院巡诊、参与会诊40余例、紧急会诊2例。“成立专家组,对这个片区整体危重患者的救治起到了一个指导或是帮助的一个作用。”皋源强调,现阶段除关注重症救治,预防性的识别、预警,尽早将药物分配到患者手中,并做好及时转诊是社区下一步的重点任务。
作者:唐闻佳 黄兴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