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冬季新冠病毒患者重症比列分析
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随着防疫措施逐步调整,对当前疫情的规模和走向进行科学评估与预测,将对指导公众和公共卫生系统应对此次疫情具有重要价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陈赛娟院士说,“为此,我们对上海地区今年秋冬季的感染者随机抽样研究,进行了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与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持续监测国内流行的新冠病毒种类,同时评估每个变异株的感染力和致病力,判断疫情发展情况。”
陈赛娟院士还表示,近期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人群中,重症主要集中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体中;元旦和春节即将到来,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三年来,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截止到2022年12月23日,新冠疫情总共造成651918402人次感染,6656601例死亡。由于人体对新型病原体普遍缺乏免疫力,而且新冠病毒原始株和其衍生出的一系列变异株的感染力与毒性尚不明确,因此在新冠疫情出现后,我国及时采取感染溯源、定点隔离、全员核酸检测等公共卫生防控措施和大力推行分层救治,在近三年里多次阻断新冠病毒在境内大规模扩散,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奥密克戎(英文名Omicron; Pango命名系统编号:B.1.1.159)是当前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值得密切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相对新冠病毒的早期变异株(如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的感染能力、免疫逃逸能力显著增强,但其侵袭肺部引发重症的毒性能力显著减弱。此外,依据国外多项研究、以及2022年上半年中国香港和上海地区奥密克戎疫情期间的患者临床数据分析结果,虽然奥密克戎毒株能突破多数疫苗接种者或感染者的免疫屏障,但是接种2-3针灭活疫苗能有效降低奥密克戎感染后引发的重症和死亡比例。
因此,自2022年11月11日-2022年12月7日期间,国内多个省市逐渐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利用居民抗原检测取代常规社区核酸检测,鼓励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或出现轻型、普通型症状的患者居家隔离观察和治疗,集中资源来重点诊治新冠感染高危人群(如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缺陷疾病、尿毒症、肿瘤等)。这些新的防疫措施被纳入2022年12月26日国家正式颁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检测方案》,将从2023年1月8日起施行。
为评估调整疫情防护措施之后奥密克戎毒株在境内的传播模式、有症状感染者中重症患者可能比例,以及此波疫情在大城市和中西部农村的走势,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上海)陈赛娟团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团队联合攻关,在《前沿医学》(Frontiers of Medicine)发表研究论文《初步分析我国2022年秋冬新冠疫情中奥密克戎亚型多样性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当前境内流行的奥密克戎亚型种类,重症危重症患者在感染者及住院患者中的比例,并用数学建模对疫情走向进行模拟预测。
2022年秋冬季上海地区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与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对2022年秋冬期间上海公卫中心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的378例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获得369个高质量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分子进化树分析发现,这些病毒基因组中共包含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数据倡议(GISAID)数据库里记录的30个奥密克戎亚型毒株,其中355个(95.95%)基因组序列集中在5个奥密克戎亚系,主要毒株包括已报道在北京和广州等地流行的BF.7和BA.5.2和近期欧美地区出现的BQ.1和XBB。结合感染者的旅行史和感染接触史,证明有北京或广州疫情接触史者分别主要携带BF.7和BA.5.2亚株;从海外入境上海的感染者主要携带BQ.1和XBB;而上海本地感染者中除了BA.5.2以外,还有多个奥密克戎亚株相对占比较高。
这些结果中尚未发现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2022年秋冬季新冠病毒患者重症比列分析
由于抗击新冠感染的任务已转为防治重症为主,研究团队依据公开信息,对此波疫情截止到2022年11月29日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数和感染者总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重症/危重症人数随感染者人数增长而增加,比例达到0.035%。
根据一般规律,高危人群在入院2-3周后演变为重症危重症患者。因此,研究团队对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26日期间上海公卫中心收治的5706名有症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演变进行了分析,经过综合医学观察和诊断,其中5533名患者表现为轻型和普通型(总占比96.97%),其余173名患者进展成重症/危重症(总占比3.03%),其中包括20名仅有新冠感染者(0.35%)和153名伴有由新冠感染而加重的基础疾病患者(总占比2.68%)。
此外,年龄偏高者 (55-60岁以上)、男性患者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风险显著增高。
基于此前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地常规核酸检测的感染者数据,建立模拟感染者数量变化曲线的数学模型,对近期疫情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和预测,初步判断此轮奥密克戎疫情感染人数于2023年元旦前后在上述主要城市接近尾声。
然而,基于重庆市主城区和郊区数据的数学模拟分析,提示疫情峰值在郊区有所延后,且其感染峰值将在春运期间因疫情扩散加速而显著增强。对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在不计省会城市的人群中疫情进展情况进行预测,估计在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的感染峰值将于2023年1月中下旬出现,由于春运原因,这些峰值也可能提前到达。
研究团队总结称:这些分析结果提示,随着疫情演变带来的病毒传播途径的变化,多个奥密克戎亚型在国内同时传播;近期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人群中,重症主要集中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体;元旦之后到春节期间,新冠疫情将主要影响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国内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且有大量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人群;春运期间城市和农村人口流动性将极大影响疫情走向。因此,当前急需为奥密克戎疫情向农村地区扩散启动应急计划,将更多医疗资源配置到农村基层,做好有效药物和新型疫苗的应急使用许可,做好抗新冠病毒特异药物及辅助性药物、疗效确切的中药的生产储备、分配和临床合理使用;实施分类、分层治疗,加强中小城镇重症救治能力;继续精准用好非药物性公共卫生措施(在室内空间佩戴N95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公共交通工具适当增加班次以避免人群过于拥挤等),努力削减疫情峰值,缓解医疗系统和医务人员的沉重压力;继续做好高危人群全程免疫接种,启动高风险人群的第四针免疫加强针接种;加强个人家庭防控知识技能普及,保护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命健康,确保我国平稳走出疫情,促进社会经济有序恢复发展。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