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入口处,因为发热而来看病的张老伯在门口排了几分钟队,很快完成了“三件套”:测温、测指脉氧、测抗原。看着血氧仪上跳出数字“96”,张老伯松了一口气……
眼下,全市新冠感染人数处于高位,就诊高峰持续到来,全市三级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人满为患”、压力山大。为迎战接下来可能到来的重症高峰,一方面,发热门诊持续“下沉”,另一方面,一级医院的救治“能级”也在提升。
这两天,在一些老百姓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测温仪、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抗原在内的新就诊“三件套”上线。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进一步充实设备配置,如添加氧疗设备等,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判别病情,及时处置患者。
正如不少一线医生所言,“保健康、防重症”,分级分类救治显得尤为重要。让更多有就医需求的感染者“在就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初诊”——对患者的分流到位,就能更有效为上级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急诊“减压”,这也是眼下战“疫”进程中至为关键的一点。
拍X片初筛甄别患者,为上级医院分担压力
在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上,60岁的王阿姨干咳不止。“医生,我现在不烧了,就是一个多星期来不停咳嗽,担心肺部有感染。”详细问诊后,全科医生为其开具了X线检查。
当前,随着一部分新冠感染者逐渐康复,门诊上不发热却久咳的患者逐渐多了起来。“通过简单的拍片,可初筛一部分患者。患者省心,也为上级医院分担了压力。”检查过后,医生告诉王阿姨,久咳不止是因感染后神经敏感,平滑肌反应增强,支气管出现了高敏反应,只需服用一些止咳药物即可。
“如果患者肺部确有感染,我们会将其转诊至上级医院,目前发生这类情况的仅个位数。也就是讲,多数患者的诉求基本上都能在社区医院得到解决。”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分管主任黄芸说。
眼下,上海正在经历的一波新冠感染高峰,让整个医疗系统压力骤增。有专家分析,在感染人数骤增的情况下,患者一窝蜂挤到二三级医院,不仅自己候诊时间过长,也可能造成一定医疗挤兑。
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分析近日社区接诊病例的特点可知,大部分患者的诉求,一是配药,二是检查,这完全可在社区得到满足。
“目前,我们的日均门诊量在1000多人次。建议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优先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芸介绍,通过对患者进行体温测量、指氧饱和度检测、听肺音、拍X片等诊疗操作,全科医生可有效甄别患者,中心也与上级医院建立了紧密对接,如有异常,会将其转诊至上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如此一来,既可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患者的就医体验也将大大改善,大家都可获得相应的医疗资源”。
门诊补液区辟出吸氧区,主动对接重点人群需求
事实上,对于不少基层医生而言,眼下所面临的巨大新冠防疫压力是三年来不曾有过的。尽可能将周边的居民照顾好,全科医生们全力以赴。
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周边20多万居民,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共有4万多名。上周,中心发热诊室共接诊患者千余人次。为了进一步扩增接诊能力,中心的职工停车场摇身一变成了发热门诊。这间近100平米的诊室,比原先的发热哨点诊室大了不少,包含2间发热诊间及1间补液室,挂号、收费、检测、就医、取药等均可在此“一站式”完成。
“我们在发热诊室特别配备了指夹式血氧仪、吸氧器等设备,可以保证应急医疗救治。”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唐岚特别提到,考虑到当下不少老年人有临时氧疗需求,中心和分中心已在门诊补液区辟出吸氧区,有需要的患者可到院咨询。
作为居民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也在积极行动,通过加强分级诊疗和分类管理,为居民提供健康评估、健康指导与健康管理。
跟进随访排摸,必要时随时启动医联体绿色通道
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患者名单进行三色分级,对红色标注的重点人群进行1、2、4、7天的电话随访,而对普通人群进行1、5天的电话随访。院方表示,一旦在随访中发现异常情况,也会及时启动上级医院医联体的绿色通道,及时进行转诊。
不久前,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排摸,老年人群按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一般人群进行分类。“家庭医生会对重点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形式,三天随访一次。辖区内敬老院共有8家,家庭医生每天与养老院联系,了解老人身体状况。”唐岚介绍,家庭医生会对老人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如有需要将立即转诊治疗。
“在相当一部分市民的传统观念中,大多觉得社区医院配药方便,看病未必是首选。但应对这一次发热就诊,我们做了准备,有能力为上级医院分担一部分就诊压力,请患者放心地将健康交到我们手中。”一位社区医务人员如是说。
作者: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