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医院在数字化转型的赛道上开启加速跑,患者就医越来越便捷了吗?日前,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中欧智慧医疗:上海公立医院数字化转型论坛”上,与会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共同探讨数字化转型给就医带来的新变化。
“数字化转型注重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让数据自动流动,即可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胡伟国介绍,在瑞金医院,从办理住院、诊疗规划、申请陪护、点餐到出院结账等,患者均可在一个App上完成。
通过智能规划全程陪诊系统,可以为患者清晰规划出就诊路线、排队时长等。老年人也不必担心不懂手机操作的难题,依托数字孪生沉浸式体验平台,可助患者身临其境找到地方。
目前,瑞金医院在数字化组织架构下打造四大医疗中心:医疗资源、互利资源、大型设备、病患资源,对于院方而言,数字化转型既便利患者也规范医生,其核心还是医疗管理。比如,医院床位周转率如何、设备运转是否高效、手术室资源利用率是多少?再细致一些,医生是否规范佩戴口罩、有没有按时开始手术等,“经过一段时间,手术时间不准时的现象有明显改善,最终受益者还是患者。”胡伟国说。
“全国排名靠前的上海三甲医院和数字化转型排名靠前的上海三甲医院高度重合,这说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中欧智慧医疗创业课程创始课程主任朱晓明教授提到,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且医学创新要遵守科学“边界”,做到“守正创新”。
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顾建英也指出一点,在目前公立医院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国内各项标准在各大医院尚未得到很好落地,各类数据的分享、利用、服务与拓展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眼下,中山医院正通过创新技术转化,探索智慧元宇宙及智慧医院建设的新模式。“我们在数据和图谱设计上打造了患者孪生、医生孪生、管理孪生、院区孪生,希望通过数字孪生、5G、AI等技术的应用,打造智慧驾驶舱,从而达成一院多区的管理目的。”顾建英说,中山医院打造的机械化平台已应用到医联体成员,包括中山医院佘山院区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厦门院区,以及中山医院托管的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等,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化标准集成,可以共同提升管理能级,实施同质化管理。
中山医院正在着力打造“元医院”“元医教研生态圈”的建设,希望通过数字化的应用及知识库的建设,为决策系统提供服务,为患者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建立高质量、有温度的医疗健康服务,为中国医疗领域的产学研提供示范。
诚然,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让医院更“智慧”,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考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人工智能与数字医疗的边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提出,“数字化首先要‘人性化’,不能忽视医疗本身的社会属性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治愈的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他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教授手写病例举例,“这些手绘手术图是外科医生与自己的对话,这些都是数字不可替代的。”
数字化并非冷冰冰的机器,也并非只谈效率的程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直言,数字化更要讲究人性化、情感化、友好型,如此才能最终让患者受益,不把最需要就医的人群——老年人群拉下,让其在数字鸿沟面前无法跨越。
论坛现场发布了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家沪上三甲公立医院的数字化转型案例以及中欧智慧医疗创业课程《智慧医疗:大医精诚·同心战疫·社会责任》白皮书。
作者: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校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