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自己还能健康地生活,感谢医护团队将我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助我重启第二人生。”近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介入科病房,陆阿姨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整个人“焕然一新”。
谁能想到,就在此前,陆阿姨被查出罹患肝癌伴弥漫门静脉癌栓,宣告不治,医生预判她的寿命不超过3个月,生命一度开启了倒计时。
“这种情况,最多三个月”
因饭后总是胃胀不适,陆阿姨在家附近的医院挂了近一个星期的点滴。可药下去了,病情却不见好转。“我有乙肝,感觉情况没那么简单。”惴惴不安的她随即前往另一家医院,一纸诊断犹如晴天霹雳——原发性肝癌伴弥漫门静脉癌栓。更让一家人绝望的是,医生说,“这种情况,最多三个月”。
心灰意冷的陆阿姨拒绝再就医。一周后,她突然呕血、便血,在家附近医院保守治疗后出血暂时止住了。家人急了,“就算仅存一线生机,也要试一试。”在朋友的推荐下,抱着最后的希望,家人推着轮椅上的陆阿姨来到上海长征医院介入门诊。
仔细阅读陆阿姨就诊前后的检查资料,上海长征医院介入科主任董伟华教授认为,患者原发性肝癌诊断明确,病灶近7厘米。最糟糕的是,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均填满癌栓,同时还伴有门脉高压导致的胃食管静脉曲张,已无法手术切除。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难于早期发现,临床确诊时,约60%-80%的患者因肿瘤巨大或者是伴有门静脉癌栓合并肝硬化而无法手术切除。”董伟华介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目前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对于伴有门静脉癌栓的患者,在栓塞肝癌动脉血供中,会不可避免地减少部分正常肝组织的动脉血供,加之门脉癌栓导致的门静脉血流阻断,会加剧肝功能损伤,极易诱发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
如果不治疗,大多数患者最多仅存3个月左右的生存期。指南建议口服靶向药,但即便使用公认比较有效的靶向药物,也只有平均6-9个月的生存时间。治还是不治成了摆在医患眼前共同的难题。
综合介入治疗彻底改变患者命运
综合研判下,董伟华提出另一个方法,综合介入治疗。治疗团队根据陆阿姨的情况,制定了综合介入治疗方案:第一步“消灭”门静脉癌栓,第二步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铲除”肝脏肿瘤,“打通被癌栓堵塞的门静脉,恢复肝门静脉血流灌注是安全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首要保证。”
治疗中,介入团队在CT引导下对癌栓进行精准定位后,为陆阿姨实施了门静脉癌栓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术,陆阿姨顺利出院。
2个月后,在随访复查中发现,门静脉癌栓竟奇迹般地消退了,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供血保障,也让陆阿姨充满了信心。
按照既定计划,后期治疗团队对陆阿姨的肝内原发灶进行经动脉化疗栓塞。经过2次化疗栓塞,肝内原发灶大部分坏死,但残留病灶由肠道血管供血而无法进行化疗栓塞治疗。根据患者肿瘤对内照射敏感的特点,医生又在残留的病灶中植入放射性碘粒子,成功消除残留病灶。
目前,陆阿姨处于影像学上的完全缓解状态,即现有先进影像检查技术已监测不到活性肿瘤的存在。“从病情严重,到只能回家等死,再到之后起死回生,我的命运完全改变了。”陆阿姨满含热泪,对走投无路的患者而言,这样的新生来之不易。
据介绍,过去10余年间,董伟华团队在肝癌介入治疗领域不断创新技术,从中晚期大肝癌的介入综合治疗,到利用经动脉栓塞化疗技术,直至联合经皮消融或放射性碘粒子以及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等,为更多肝脏肿瘤患者提供了确切的疗效。
近年来,介入科在早期小肝癌治疗中,利用消融技术取得了和外科切除类似的临床效果。随着患者对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可及性越来越强,介入技术在肝癌综合治疗方面让更多患者获益,大大延长了生存期。
作者:李晨琰 王根华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院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