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徐汇艺术馆推出“600号艺术药丸T恤”
漫画、短剧、NFT艺术世界……医学科普怎么做?上海青年医务人员“脑洞”大。上海市民健康素养水平已创下连续14年新高,这背后健康科普功不可没。今年,市卫生健康委、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启动首轮上海市健康科普人才能力提升专项,一批青年英才脱颖而出,激活更多科普创新活力。
换种方式聊健康,医患关系更亲近
2500年前,波斯王后阿托莎身患三期乳腺癌,饱受折磨,直到一名叫德摩西迪斯的希腊奴隶说服了她,为她切除了肿瘤。据说,阿托莎王后因此又活了一阵,并随后说服夫君——波斯帝王大流士一世改变了波斯帝国扩张方向,引领西方早期历史进入决定性时刻。阿托莎的这次乳腺手术是否真如后人所言“改写了西方历史”并不好说,但一点可确定,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乳腺癌患者,阿托莎当时接受的治疗方案还是相当原始的。
如果阿托莎穿越到现在,会怎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青年医生陈嘉健带来《阿托莎的处方笺》,将阿托莎接受现代化诊疗与随访管理的故事融入动画视频、NFT 光影与装置艺术等,一场基于乳腺健康人文历史的系列科普视频创作作品展令观者耳目一新。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持续扩大,“三人行必有一老”已成现实,老年朋友对健康养生尤其关注,但甩辫子、空中秋千等项目令人直呼老人运动“太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青年医生戈允申的“中老年人运动促进健康系列科普创作”融入短视频、动画科普等对接老年群体的科学健身需求。
陈海燕创作的防疫漫画
在上海各大医院里,一批青年医务人员正在繁忙工作之余投身医学科普。今年上海市政府启动市民“健康礼包”发放项目,这份“健康礼包”中,有一本《上海市民健康行为知识读本》图文并茂,生动的手绘漫画作者并非专业画家,而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内科医生朱蕾蕾。此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超生诊断科医生陈海燕也是市民健康读本的插画作者,“医笔医画”让医学更有趣,让医患关系更亲近。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戴恒玮探索对医务青年开展“健康脱口秀”科普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希冀用趣说健康击碎健康谣言。
拆掉“门槛”,更多健康科普细胞跳出来
形式创新,内容更“走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青年医生乔颖的“上海600号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立体科普”,关注为全人群构筑心理防线,舒心解困。电子烟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呈现愈演愈烈的流行趋势,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王帆的上海市大学生电子烟健康科普短视频项目直击这个青少年健康的新危害。
让优质医疗插上科普的翅膀,抵达更多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顾卓伟医生提出“悦心计划”青少年女性生殖健康科普教育工程,探索“科普+公益+慈善”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牛杨医生儿童营养科普创作与推广项目希望打造学生朋友的“食育课堂”,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医生杨阳“基于互联网科普品牌的男性备孕系列科普”项目关注男同胞的正确备孕。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申长兴关注“家庭版中西医结合防疫妙招”,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姜峰医生更是提出“基于健康版医联体的远郊农村地区癌痛精准科普项目”,带动当地患者融入接地气的方言科普告诉患者如何有效抗痛,真正疏解每日“痛点”。
“医学科普工作瓶颈主要有三:第一,医疗时间紧张,医生只能做有限科普;第二,传统科普模式往往是单项输出,缺乏互动;第三,信息爆炸时代消息真假难辨,科普工作有效性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月星分享,医学科普长期以来面临四大尴尬——“说了,但未听见;听了,但未理解;接受了,但未付诸行动;行动了,但未必坚持”。
对此,在贾伟平院士领衔下,刘月星与团队把糖尿病科普聚焦在同伴支持模式上。阶段干预成果显示,一年后,患者的血糖、血压、抑郁程度较基线显著改善,18个月随访发现行动改变效果可持续,该模式加强社会网络支持环境建设,患友间的经验分享和行为影响是鼓励患者自我管理信念和行为改变的关键。
医学科普求新求变,也得见效见落地,形成可持续、可推广模式。据悉,首轮上海市健康科普人才能力提升专项近期将公布结果,其中青年英才专项更为有科普意愿、能力的科普“生力军”拆掉门槛,希冀激发更多科普活力,造福百姓。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