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擦亮“上医”金招牌,如何引领医科新发展?今天(8月13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佘山院区召开,“高质量发展”成为当日讨论最热词。
今年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95周年,也是复旦大学推进“第一个复旦”建设的关键年,本次论坛深入探讨加快推进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医学院的关键问题与重要方略。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表示,2018年以来,在部委市三方共建托管的新模式下,复旦逐步探索走出一条综合性大学办世界一流医学院的新路,将附属医院完整纳入医学院管理体系,更好促进临床与基础、临床与预防的融合,各附属医院(含筹)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在最新公布的2020年“国考”中,复旦各附属医院再创佳绩,中山医院列全国综合类榜首,肿瘤医院和列肿瘤专科类榜首,眼耳鼻喉科医院列眼耳鼻喉专科类榜首。
在国家和上海市大力支持下,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积极承担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倾情投入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奋战在重大疾病救治、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临床诊疗指南和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等领域的最前线。2021年,复旦各附属医院(含筹)全年总门急诊量3512万人次,期内出院人数101万,住院手术服务量75万人次,占全市1/4。
面对新冠疫情,复旦上医人更是尽锐出战,在武汉保卫战、大上海保卫战中发挥主力军作用。2020年,复旦各附属医院累计派出13 批次、511名援鄂医护人员,占上海援鄂医疗队总人数30%以上;今年上半年,仅6家复旦直属附属医院就整建制派遣医疗队3885人次,派遣核酸采样队伍3690人次,累计收治患者7.4万余人次,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作出应有贡献。
谈未来发展,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复旦医科更要细细思考如何贯彻“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如何构筑与上海打造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医疗服务能级,如何以人民需求为根本导向,特别要考虑新兴学科、新科技、新业态、新的服务模式等可能对医学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
围绕我国医学创新的总体思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需求,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在主旨报告中强调:高水平公立医院要在高质量医学创新中“做主体、起主导、当主帅”。
在医学科研战线,复旦各附属医院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水平原创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在《凝心聚力建设“第一个复旦”,统筹推进医科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中直陈三个观点:第一,医科天然特征就是学科交叉;第二,创新是医科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三,高质量人才培养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
论坛当天,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华山医院院长毛颖、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作主题报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主持并进行点评。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各附属医院的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人事人才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科发展、科研”进行专题研讨。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李耘、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华克勤、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儿科医院副院长周文浩、华东医院副院长李济宇、肿瘤医院副院长虞先濬、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院长范小红作专题报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艳萍,副院长汪志明、吴凡、朱同玉就专题报告进行点评。会议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军主持。
国家卫健委、上海市卫健委、兄弟院校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有关负责同志与学者专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各院所平台和职能部处负责人以及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党政负责同志200余人在线上线下与会。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