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顺利完成收治任务,新国博方舱医院闭舱啦!”6月15日中午,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总指挥、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副书记王伟、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晓东、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吕中伟、龙华医院党委副书记高炬一同为舱区大门贴上封条。
上海首家市级万人方舱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是上海首家市级万人方舱,共计10个舱位,床位14000余张。3月26日,由六院牵头,与7家医院共同组建的医疗团队开展前期的建设与准备工作。3月31日移交至瑞金医院团队进行管理,与10家医院收治首批患者,开展医疗救治工作。4月5日起,仁济医院管理团队正式接管,由天津市、湖北省、江西省、山西省、贵州省5支外省市援沪医疗队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共同负责医疗工作,另有陕西援沪医疗队提供移动核酸PCR检测,河南省援沪医疗队提供120急救运维。
5月28日援沪医疗队离沪,由仁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第一人民医院、第十人民医院、龙华医院共同继续负责收治工作。6月14日上午,最后批患者顺利出院,完成救治任务。新国博方舱医院先后共有20支医疗队总人数7000余名医护参与此次抗疫。仁济医院管理组为医疗队员送上纪念“三件套”:战“疫”证书、战疫徽章、文化纪念衫。
新国博方舱共计运行77天,累计收治患者47920名,其中平均年龄44岁,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101岁,治愈出院患者47244名,共转运676名重症患者至定点医院;以“早预警、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早转诊”为五早原则,以“新冠救治与基础疾病治疗并重、防止轻转重与重症救治并重、中西医治疗并重”为三个并重的工作重点,以“摸底数、拧龙头、堵筛漏、移难山”为四个举措,最大程度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救治成功率,实现了零死亡的目标。
中医药抗疫优势尽显
“你们终于可以休息了。”龙华医院负责的病区中的最后一位患者王女士(化名)拉着李群护士长的手说。王女士也是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的最后一位出舱者,上海最后一家市级方舱正式关舱。
至此,龙华医院医疗队顺利完成新国博方舱治疗任务,自3月31日首批201人医疗队奔赴新国博,龙华医院医疗队转战长宁区方舱医院、金山区方舱医院等多地,并于5月30日再次回归新国博投入“扫尾”工作,龙华医院医疗队300余人次历经76个日夜,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全程使用中医药特色手段为大上海保卫战作出贡献。
“龙华医院的中医综合疗法在每一个工作的方舱都体现了很好的疗效。”龙华医院医疗队副主任医师李交表示,龙华医院医疗队救治的患者,中医药使用率达100%。针对本次疫情中轻度或无症状感染者居多、但患有基础疾病较多的特点,除运用中药制剂,还开展穴位按摩、情志疗法、功法练习等。
龙华医院医疗队领队高炬表示,中医优势护理技术也被运用于康复过程,八段锦、五行音乐疗法、穴位敷贴、艾灸、耳穴贴压、中药香囊等中医护理技术和各类医学人文活动积极提高治愈率。
“这是龙华的光荣,也是中医的光荣。”龙华医院党委书记肖瑧表示。
市民继续做好“三件套”“五还要”
“仁济医院管理组与兄弟省市、上海兄弟医院‘用心用情’的坚守下,以及全市各个部门尤其是全市人民的支持下,新国博方舱作为最后一批收底扫尾的特大型方舱完成使命,大上海保卫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进入常态化防控。”新国博方舱医院总指挥、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表示,“经过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队伍得到了磨练,青年人得到了成长,将回归日常岗位。后续医院以‘平疫结合’理念进一步加强急诊、发热门诊、重症医学建设,深入思考医院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
目前上海社会面“降新增、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社会面散发疫情存在扩散的潜在风险,郑军华呼吁市民继续做好“三件套”“五还要”,尤其是要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避免聚集。
据悉,新国博方舱医院闭舱后,花博会(崇明复兴馆)作为最后一家市级方舱收治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此外,为做好“平疫结合”快速切换的准备,部分休舱的方舱医院将作为后备市级方舱医院,其余正在进行基础设施维护和修缮。对于进入维护和修缮阶段的方舱医院,将保持好管理和运行团队的日常联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需要时可以快速恢复运行。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袁婧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