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陶的体温终于平稳,肺部炎症消退,疫情当下回看她的救治历程堪称波折。
15岁的小陶出生不久后被诊断“色素失禁症”,几年前又查出食管多发节段性狭窄伴溃疡以及回肠和结肠多发溃疡,判断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更急人的是,3月27日,她突然高烧39摄氏度,干咳、呕吐不止,家人赶紧电话求助瑞金医院,儿科医生判断情况紧急,让病人赶紧来医院。
小陶到急诊后,CT扫描提示右肺炎症,食管中上段扩张伴积液,很快被收入儿科病房。
儿科副主任肖园医师对她进行了详细检查,并立刻采取抗感染、禁食禁水、静脉营养等治疗,同时放置胃管进行负压引流。
3月31日,小陶的血氧饱和度突然降到60,在面罩吸氧后仍没好转。正常人的氧饱和度都在95以上,“60”意味着时刻都有生命危险!
麻醉科黄燕华医师接电话通知后一路跑到儿科病房,紧急为孩子施行气管插管术,并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小陶的血氧饱和度终于回到90,在场医护稍微松了一口气。
小陶被转入重症一病区,床边胸片提示:左肺炎症。
但这突然加重的左肺炎症与吸入性肺炎特征不符,李磊主任当即决定实施支气管镜,在ICU床边为小陶吸出大量痰液,同时惊讶发现,经食管注入的美兰竟进入左主支气管,原来已经形成了食管-气管瘘!
也就是说,食管和气管之间形成了异常通道,吃下的食物无法经食管进入胃,而是通过瘘口进入气道,从而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
食管气管瘘死亡率很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3个月,只有尽快封堵瘘口,才能抢救生命。
问题是,15岁、身高150cm的小陶此时体重只有20kg,营养状态极差,根本无法耐受手术,必须要尽快调整好她的状态,为她争取手术的机会。
此时,上海浦西地区正处于封控期。当晚,在医务处安排下,各学科参加了视频会诊,儿内科肖园、重症医学科李磊、呼吸科陈巍、介入科王忠敏、麻醉科陶磊、胸外科李成强、消化科姚玮艳、孙菁、何相宜加入讨论,最终设定近期治疗目标为放置支气管支架、积极呼吸支持和抗感染治疗,同时建立多学科联合救治微信群,便于讨论和安排患儿的跨楼宇检查和术前准备。
经几天调整,多学科专家综合讨论,小陶身体耐受和手术风险间小心寻找的那个“平衡点”似乎到了。
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多学科合作团队决定为小陶放手一搏,施行气管隆突支架植入手术,对食管气管的通道瘘口进行隔绝封堵。
不同年龄、不同病人的气管解剖特点是不同的,15岁的小陶气管解剖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因此无法使用通用的支架,必须根据她本人的气管形态特点进行个性化3D打印定制气管支架。
事不宜迟,介入科丁晓毅主任医师、王忠敏主任医师和黄蔚副主任医师马上根据小陶的CT扫描图像进行气管支架设计和3D打印,并迅速联系厂家进行个性化定制。
特殊时期开展手术,既要精确无误地完成任务,又要保证医护零感染,在院领导和医务处的支持和协调下,各部门密切合作,手术室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周密进行手术准备。
4月8日,一切准备就绪,麻醉科陶磊医师保驾护航,介入科王忠敏主任医师、李田宽医师和重症医学科李磊主任医师在复合手术室联合进行气管支架植入术,成功封堵住小陶的气管食管瘘口。
14日,小陶终于成功撤离呼吸机和气管插管,转入儿科病房。考虑到小陶无法经口进食,也无法经胃镜放置空肠管,救治团队决定由介入科在透视下放置空肠管。
介入科王忠敏主任再次出山,在杂交手术室为患儿放置空肠管,开启肠内营养,建立起重要的生命通道。
此后,儿科副主任肖园医生根据小陶的病情变化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各种抗生素、激素,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等措施。
救治可谓“一波三折”,好在多方悉心呵护,闯过层层难关,近期,小陶的肺部炎症终告消退,体重也增加了4斤,正在逐渐康复中。
作者:唐闻佳 朱凡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