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上海医生对高难度技术和疑难病例的治疗探索并没有停步。
“患者今早已经可以进食,且呼吸顺畅。”4月5日一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赵晓菁查房时很欣喜,一天前,他带领的胸外科团队和麻醉科协作,完成了该院首例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胸腔镜气管肿瘤手术。此类病例和手术技术,在全国范围尚属少见。
救命!患者慕名赶来上海
45岁的沈女士患有气管肿瘤,经外院明确病理诊断为气管恶性肿瘤。最近,在当地医院气管镜下已姑息切除了部分肿瘤,暂时气急症状稍有缓解的沈女士忧心不已。经介绍,沈女士慕名找到仁济医院胸外科赵晓菁团队,并从老家福建赶至上海。
赵晓菁主任说,按传统的开胸手术切除肿瘤,相对安全性高,但术后恢复期较长,患者疼痛感较强。
“患者本人也是医生,希望术后能尽快回归到工作上,我们在充分考虑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决定通过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Tubeless技术)的胸腔镜气管肿瘤手术,切除肿瘤。“赵晓菁说。
“如同悬崖上走钢丝”的手术
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胸腔镜气管肿瘤手术,被誉为胸外科手术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在技术层面上对外科、麻醉科医生均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默契配合——术者精准操作,快速切除病灶、缝合伤口,麻醉科医生保证术中患者供氧充分。
“如同悬崖上面走钢丝。”赵晓菁如此形容这场手术。
术前,仁济医院胸外科、麻醉科花费了一天半的时间,设计手术方案,并准备多个预案。“放眼全国,相关的病例和手术经验十分有限,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有限的经验中,设计出一套安全可行,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的方案。“
多个科室通力协作下,方案出炉,一切就绪,就等手术。
4月4日下午,仁济医院首例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胸腔镜气管肿瘤手术启动。身穿隔离防护服,胸外科、麻醉科通力协作,大家抱着一股信念: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这是仁济医院首例自主呼吸无气管插管的胸腔镜气管肿瘤手术。手术由赵晓菁和潘文标两位专家负责完成,林海平和汪炎磊医生协助;麻醉科潘志英、刘亚玲、朱慧琛三位医师负责手术麻醉。
手术经历2个多小时,圆满完成。
“手术后的伤口非常迷你,仅3厘米。患者不仅能尽早康复,还减轻了疼痛感,可以早日回归正常工作生活。”赵晓菁说,整台手术无需气管插管和肌松药,静脉麻醉药用量小,让患者充分镇静镇痛的同时,术中全程自主呼吸,同时大大减轻术后咽喉和胸部不适感,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花费,实现胸科手术“整体微创”的目标。
仁济医院胸外科是国内最早的食管和肺脏手术基地之一,目前科室完成手术2000台以上,熟练开展胸腔镜、单孔胸腔镜、机器辅助胸腔镜等多种类型的肺叶、肺段、食管、纵膈肿瘤手术,并在胸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规范化诊治标准,早期肺癌阳性发现率、中晚期肺癌的综合治疗和胸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均属领先,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作者:唐闻佳 黄兴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