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血透患者来说,透析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一周透析2到3次,一次也不能少。
如果医院因为疫情闭环管理,血透患者们怎么办?
从闭环管理期间200名患者的跨院转移治疗、到疫情下医院血透流程的优化,上海长征医院肾脏病科血透护理组牢牢守住患者的“生命线”。
安心!8小时分流200位患者
3月5日晚上10时,上海长征医院进入闭环管理,至少有200名透析患者遭遇无处透析的问题。
生命线难道就此阻断?
上海长征医院血透护理组在8个小时内,为这200名患者安排了跨院转移治疗。
疫情下,进入闭环管理的医院很多,跨院转移治疗手续更繁琐。8个小时,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们做到了!
▲陈静护士长在联系分流医院
疫情就是命令,当天晚上9时,刘玲玲、陈静护士长第一时间做出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连夜与瑞金医院、中医医院,第四人民医院血透室进行协调部署,确定各医院分流患者名单,确保每个病人都能得到妥善安排。
▲3月5日,血透中心护理团队打了一晚上电话
接收医院安排好,接下来就是点对点通知患者。
25名护士分成20个组,1名护士负责10名患者,点对点对接,一个也不能少。
责任护士以电话形式通知每一位患者,详细告知被安置的医院和透析的班次。同时,迅速建立了微信群,做到统一部署,实时联系,第一时间应答。
当天晚上闭环开始,血透室护理组一共拨出800余个电话,连家人拨过来的问询电话都无暇接一个。直到凌晨4时,才联系上最后一位患者。
▲安排好每一位患者的转院治疗
有一位病人直到第9个电话才打通,原来患者早早就睡了,护士随后一直保持电话沟通,直到患者平安抵达对接的医院透析。
贴心!建立血透核酸检测绿色通道
“病人很不容易,我们与病人是一条船上的人,一个都不能少,我们把船开稳了,病人在船上稳稳的坐着,我们才心安”这是刘玲玲护士长说的最多的话。
为了给血透病人一个安全的核酸检测环境,医院为所有血透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在医院小广场搭建临时候诊棚区,以错时治疗的方式最大程度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
长征医院肾脏病科教授戴兵介绍,医院为血透病人设有专门的通道,专门的人员安排,每一次血透前做核酸检测,保证每一个病人进到透析中心之前,核酸都是阴性,然后在下一次透析前再做二次检测,这也是保证治疗能持续进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3月6日,200名血透患者核酸检测完成,当即在各个分流医院顺利接受了血液透析治疗。
患者小沈在完成治疗后激动地表示,一开始知道医院因为疫情闭环管理时,非常焦虑和担忧,但是很快,这些后顾之忧就全被医院解决了。在这段特殊时期,医护人员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特别感恩感谢他们。
“病人到哪里,我们一定会关心好每一名分流患者,因为他们就和我们的家人一样,希望我们的病人都能安全渡过这个非常时期。”陈静坚定地说。
暖心!为患者撑起一把保护伞
疫情之下,患者的方方面面牵动着医护的心,也增加许多工作量,但血透中心的医护人员丝毫没有怨言,大家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90后”护士周恩慈、周凡煊、赵梁利、彭缤乐、姚亚玲、王微、刘思思等纷纷主动请缨:“我们年轻,请让我们上,保证完成好任务,照顾好每一名患者。”
听着医生护士们用已经沙哑的声音向患者解释就诊流程,并保证最大程度满足大家的透析需求时,患者们和家属感动不已,“感谢长征医院,为我们撑起了保护伞!”
长征医院肾脏病科主任毛志国表示,眼下防控形势严峻,有些医院和小区进入闭环管理,对尿毒症患者来说,透析一旦中断就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医护人员反反复复给病人宣教,让病人充分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准备,保证自身不被感染。
“控制好食物、减少水的摄入量。疫情下,你们必须保护好自己。”在血透病房里,护士们总是这样不断提醒患者随时做好个人防护。
上海长征医院血透中心有550名血透病人,让每一位患者都有稳定高质量的透析,是长征医院血透中心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责任。“我们有义务给病人一个满意的承诺,这是新时代南京路上好军医对社会的承诺,也是对病人的承诺。”毛志国说。
作者:李晨琰 王根华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院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