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医护都非常棒,等解封了,我们抱着宝宝来感谢各位。”给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医生敲下这行字,蒋女士(化名)看看刚出生才一周的宝宝,感觉“心很定”。蒋女士并非一般产妇,就在她即将“发动”之际,陪产的先生被告知为“密接者”……疫情之下,医疗活动因防疫要求陡然变得复杂。所幸,在医院的“非常”预案下,母子皆安,给了这个小家最大的心安。
眼下正值疫情最吃劲的阶段,为配合防疫,不少单位、小区被划为封控区,市民原本的生活也因“疫”而变,新情况一个个冒出来,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上海各级医院,一个个非常时期的人与事,诠释着“无论多难,我们在一起”的坚定承诺。
疫情下的“非常”产妇,医院给予最大的“确定”
3月4日,伴随着一声清亮啼哭,一名健康男婴在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科隔离病区顺利出生。“感谢你们一直守在我身边!”新妈妈蒋女士(化名)终于露出舒心笑容。
就在一周前,孕39周的蒋女士因为妊娠期糖尿病收入院待产,她的丈夫作为陪产家属一同入院。但很快,这个宁静而带着小期待的待产期被一通来电打乱。入院当晚9点45分,蒋女士的老公焦急地告诉护士,“刚接到防疫人员电话,单位有人核酸检测结果异常,我成了密接”。突如其来的状况让蒋女士的身份一下子变得特殊起来——她,成了次密接者。
病区立刻启动上报流程,在院感科、护理部、医务科等部门的指导下,应急响应启动。考虑到产妇及家属两人均已在医院,按市卫健委的防控要求,当晚,蒋女士和先生就搬入过渡病房实行单间隔离。
突发的情况使蒋女士的心理压力陡增,当晚就出现了血压升高、情绪不稳的表现,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及心理疏导下,病情才渐渐稳定下来。谁知,在待产过程中,异常情况又出现了,需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在产安办、院感科、护理部、后勤科及麻醉科的共同努力下,产妇被送入隔离手术室,结局圆满:一名健康的虎宝宝顺利出生。
术后,蒋女士恢复良好,但由于其家属都成了次密接对象,均在隔离中,丈夫又被送往集中隔离点,病区护士长褚佩君主动担负起护送产妇和新生儿回家隔离休养的任务,医务人员还给蒋妈妈加了微信对接,以解她的后顾之忧。
牢牢守护母婴健康生命线,是妇产科医院在这个疫情不确定的当下给孕产妇最大的“确定”。
新生与重生,生命两端都给予温暖照拂
一个、两个、三个……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沉浸于更多“新生”的喜悦中。
3月7日,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团结路28号院区接上级要求,暂停门急诊医疗服务,进行封控管理。第一时间,这家医院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全面激活,医院进入应急状态。对外的门急诊诊疗按下“暂停键”,但病区里的治疗、护理工作等没有一点点停摆,无影灯下手术照样做,产房里依然传出新生儿的啼哭……
3月8日傍晚5时多,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新生命又降生了。在场的医护人员刚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这一次的成功抢救因医院临时闭环管理而又显得特别有意义。当时,产妇已宫口开全2个多小时,身体瘦小虚弱,完全没有力气,17:21,胎心突然间降到60-80次/分,情况十分危急,助产士立刻呼叫巡回助产士、妇产科马菁雯副主任,麻醉师、儿科医生等到场处置。马菁雯医生快速评估后果断产钳助娩出一女婴,儿科是妍、麻醉师顾竹劼立即一起协力抢救。最终,专业与配合成就了母婴平安。
新生命的降临,给人以希望,垂危生命的重生,更让人感佩。
闭环管理后,这家医院的ICU还住在11名重病人,家属无法探视令本就孤独的他们烦躁难忍。3月8日的午后,10床的赵爷爷时不时地摇着挂在床栏上铃铛,护士连忙上前关心询问,原来,赵爷爷担心自己“出不了监护室”,家属也无法探视,躺了好几天,全身难受。护士赶紧安慰他:“我们会想办法让您与家里人说说话。”老人追问:“你不会骗我的吧。”很快,护士捧着自己的手机,接通了家属的电话,这一刻的“隔屏相望”对老人来说是“世上最好的药”。
“你们真好,好得让我过意不去。”通话结束,护士发现老人家的眼圈红了。
封控7天,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共顺利完成手术31台,接产新生儿21个,新生与重生,生命两端都给予温暖照拂。
被压缩的睡眠换来满满理解,一切都值得
3月5日晚,为配合协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进入闭环管理,医院工作人员、患者、陪护家属等6100余人在院。
“要让自己镇定下来,因为护士长乱,护士们会更乱”。作为长征医院封闭区的两位护士长,周秋芳和范建平这段时间几乎没怎么睡觉,两人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睡上3小时,又在清晨6点雷打不动起床,开启新一天的工作。
生于1999年的潘海云2020年入职,她所在的病区进入封闭管理后,21人的护理团队锐减到5人,但患者还是满员的51人。特殊时刻,潘海云迅速成长,1周里连值了5个夜班,护士长考虑她每天要穿着隔离服连续工作12个小时,太辛苦了,要给她调班。她拒绝了,“现在人手紧缺,我年轻,值夜班没问题!”
“不着家”成为近期医务人员的常态。
这两天,一叠孩子们写给“大白”的字条照一度刷屏朋友圈。记者采访发现,主人公是浦南医院的医务人员。3月11日,浦南医院的“大白”们在浦东新区某学校为孩子们做核酸检测,临近尾声时,小朋友们悄悄塞来一叠纸条,“辛苦”“加油”“谢谢”,看着纸条上稚嫩的手写字,医务人员感慨,“疲劳感瞬间消失,被治愈了”。
疫情防控工作中,无数的医务工作者不眠不休、夜以继日,而与他们在一起的,正是他们背后给予无条件支持的家人,他们面前,每一个积极配合的普通市民。春天既已到来,让我们携手克难,走出疫情的霾,共享春天的暖。
作者:唐闻佳 李晨琰
编辑:唐闻佳 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院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