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食是幼儿时期的常见行为。目前对挑食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表现为吃得少、吃得慢、对食物不感兴趣、拒绝吃某些食物大于1个月、不愿尝试新的食物、强烈偏爱某些质地或某些种类的食物。
偏食的发生率很高,流行性病学调查提示1/5左右的1-3岁儿童强烈偏好某种食物,3岁时发病率最高。
挑食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原因包括:
1、辅食的延迟引入
4-7月龄是幼儿味觉敏感期,6-12月龄是幼儿咀嚼发育关键期,此时如果家长选择的食品种类过于单一、制作方式单一、食物质地不适合儿童需要、辅食添加时间不恰当可能导致挑食。
2、父母/养育者的喂养焦虑
挑食会导致一部分儿童的父母/养育者出现焦虑情绪,给予儿童一定的进食压力,这可能进一步加重孩子的挑食行为。
3、父母/养育者的挑食
挑食有一定家族性,挑食儿童的亲属挑食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挑食可能是儿童模仿父母、兄弟姐妹或养育者的结果。
4、味觉基因的变异
有研究发现,基因在挑食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如对苦味敏感的遗传变异可能导致儿童拒绝进食蔬菜。
5、不愉快的消化道、呼吸道经历
如儿童曾有呛咳史、咽喉部疾病(疱疹性咽峡炎、扁桃体炎等)、气管插管、鼻饲喂养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儿童的进食。
儿童挑食如果仅限于少数几种食物,不必过于担心,食物之间是可以互相补充的,不吃这个可以选择那个,只要孩子需要的营养元素摄入足够便可。在同一大类的食物中有几种愿意接受的,也是可以的。家长不用过于强调样样都吃,强调过多反而会让孩子更加恐惧抗拒食物。相反,家长放松心态,创造良好的进食氛围,会让孩子更加勇于尝试新的食物。
挑食持续时间较长,进食种类较有限则可能会因某些营养元素长期摄入不足而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出现微量元素缺乏或便秘等。
挑食还可能导致孩子在校园中被老师批评,或因吃的和其他孩子不一样而引起孩子社交上的孤立。因此,逐步改善进食行为,扩大孩子的食谱是有必要的。
如果孩子出现挑食,家长要放松心态,客观思考一下挑食对孩子实际造成的影响,用积极、乐观、智慧的态度帮助孩子,而不能简单粗暴。
以下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父母/养育者需对孩子的饮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期望;
让孩子反复接触不熟悉的食物,可能需要10-15次积极的体验,并分级进行;
尝试使用非食物奖励来提供动力;
进食时采取轻松积极的态度,避免消极情绪和给予进食压力;
父母/养育者率先尝试不熟悉的食物,鼓励孩子模仿;
限制孩子的零食和饮料(如牛奶、果汁和软饮料等)来促进进食正餐的食欲;
鼓励所有的家庭成员在一起就餐,吃相同的食物。
作者:魏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医生)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顾军
图片:视觉中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