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
“李嘉欣抢救细节曝光”冲上热搜。
现年51岁的港星李嘉欣突然在社交媒体自曝入院,情况一度严重到入住ICU48小时,并称“捡回一命”。
李嘉欣称入住ICU48小时
李嘉欣在微博发文写道:“这48小时在加护病房(ICU),捡回一命,衷心感谢医护人员的专业和无微不至。令家人奔波和担心实在对不起,承诺会更加珍惜所有生命。请好好照顾自己。”她还上传卧床照片,面色苍白、对镜头展露微笑,双手插满管,也挂着鼻管助呼吸。
有媒体称,她病情来得很突然,11日凌晨突感到心跳加速、不能呼吸及步履不稳,于是立即联系医生,抵达医院后直送入ICU抢救,现在她已回家休息。
这个年龄段女性心脏容易出问题
虽然不确定李嘉欣具体的心脏问题,但不少医学界人士提醒,50岁前后的女性要注意身体状况,尤其应该注意心脏健康。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徐国辰2013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这一年龄段女性大多数处于更年期阶段,心血管疾病明显增加,一定要提高警惕。
更年期前,女性体内高水平的雌激素使血管不易发生硬化阻塞。更年期后,女性体内雌激素大幅度减少,心脏血管缺乏缓冲适应力,所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急剧上升。加之更年期内分泌水平的变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会出现心烦、多汗等症状,容易使人误以为是更年期综合征而不加重视。这些可能会成为潜在的、不同程度的应激,对心脑血管系统都会产生一系列的损伤。
因此,更年期女性若经常出现极度的疲劳,无法完成日常工作、晕眩、恶心、心怦怦跳或急跳、晕倒、呼吸急促、胸疼或背部上半身感觉压力等症状,就应当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
做哪些检查能知道心脏有没有问题?
三种检查可以捕捉心脏异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ICU安翥鋆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给心脏常用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这三种检查相互不能取代。
1. 心电图:检查心律不齐、早搏、心梗等
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比如心律不齐、早搏,以及急性心肌梗死都可以靠心电图诊断。这些病都伴随着心脏电活动的改变。
但是心电图的诊断依赖于发病与否。所以有心脏不适感的时候,第一要务是就近立刻在发病时做一份心电图,再找专家。
2. 心脏彩超:检查心脏结构的改变
有些心脏疾病不影响心电,只影响心脏本身的结构。比如心脏扩大了,心脏收缩无力了,心脏的闸门关得不严密了,这些疾病的诊断及发现都更多的依赖于心脏超声的检查,这种病变一般不随症状的缓解而缓解,所以可以随时检查。
3. 冠状造影:检查冠心病的程度
冠心病在轻病变的时候,会没有症状,或者出现心绞痛。在严重病变的时候会有形成心肌梗死的风险。虽然心电图能间接反映心脏缺血时候的病变,但仍存在一定的误差或漏诊。所以对于有冠心病的患者,都应该做一下冠状造影,以了解病变程度。
更年期女性护心这样做
1. 多吃豆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袁侨英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经常食用豆类及其制品可减少因雌激素下降带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豆类及其制品富含大豆异黄酮,可明显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大豆异黄酮对血管也有一定的保护和抗炎作用,能有效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形成。
控制胆固醇的摄入,减少食用脑花、猪皮、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高胆固醇食物。
2. 八分饱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姜醒华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建议,冠心病人不要吃得过饱,应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可以吃4~5餐,每餐以八分饱为宜,既容易消化,不影响睡眠,又可预防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性发作。
同时要清淡饮食,不要吃得太咸,每日食盐摄入量以5克左右为宜。
3. 午后锻炼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连生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建议,冠心病患者最好午后锻炼。
早起锻炼,可能会诱发低血糖,同时运动过后人体汗液挥发、心跳加速、血压更容易升高,如果没有服药,等于是加重心脏和身体其他器官的负担。
下午和晚上运动,相对而言时间宽裕、而且服用了药物或吃过食物后,身体情况较为稳定,此时再进行适度的锻炼,有益于身心健康。
无论采用何种锻炼方式,适量、适度很重要,万一出现不适,应当及时停止锻炼并尽早就医,不要硬坚持。
4. 控制腰围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汤成春2015年在健康时报表示,女性要注意控制腰围,50岁以上的女性可以多吃菠菜、胡萝卜、桃、草莓等富含抗氧化剂和纤维的食物,可预防血压和甘油三酯过高。
5. 稳定情绪
当遭遇应激事件时,主动向周围的亲友或专业人员寻求支持,避免因心理情绪因素增加心脏患病的风险。
6. 心脏体检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医师刘梅颜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绝经前后,女性一定要每年查血压、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这些检查能帮助女性尽早发现心血管病,及早治疗,降低死亡率。
而临床医生也应更加重视更年期女性这个群体,减少漏诊、误诊。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图文综合:环球网、@李嘉欣Michele、健康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