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桌腿的弧形诊桌如同“漂浮”于诊室中央;患者有了专属信息共享屏,不用再和医生挤看一块屏;诊桌上精巧简洁的一体机代替了医生工作站主机、打印机、显示屏等传统“大家伙”;AI算法赋能的“资源排程”系统可自动计算出检查、手术、入院排程的路径“最优解”……2022年伊始,以“沉浸式交互智慧诊间”“未来诊桌”等为代表的新一批改善患者便捷就医体验举措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全新落地,传统医疗正在数字化赋能下大步“出圈”。
重塑就诊模式,掀起“未来诊桌”改革
“滴,患者您好,请入室就诊。”今天下午,患者黄先生体验了一把沉浸式交互智慧诊间的“未来感”,诊室门口的智能识别系统在患者展示电子医保卡二维码或身份证、医保卡后,方可进入诊室,确保“一人一诊室”制度的严格执行。
“医生,我最近有些胸闷气喘。”在黄先生说话的间隙,他的过往就医记录和健康档案已传输到接诊医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朱彦琪的电脑显示屏上,并同步于黄先生面前的患者专属电子屏。医患两人一人一屏,避免了传统诊室中,患者需绕到医生同侧才能看到屏幕的麻烦,也契合了疫情期间,双方保持一定社交距离的需要。
这张“未来诊桌”便是这间沉浸式交互智慧诊间的核心所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处处长傅春瑜告诉记者,院方将就诊流程中所需的硬件、软件、节点全部重新整合、优化,并以诊桌为起始点延伸开去,进行重列,每一个新环节背后是数字化在赋能。
仔细问诊后,朱彦琪示意黄先生躺上检查床作进一步触诊,诊室内的灯光和遮挡帘随着医生的语音指示自动切换运行。随后,朱彦琪为患者开具了进一步检查,黄先生面前的小屏完整显示了检查项目和药物明细,用手机扫码即可完成费用支付,电子屏还会语音提示告知何时做检查、几号窗口取药、何时复诊,整个就诊流程无须离开诊室便可完成。
小小给皂机,织密院感防控网
信息做加法,流程才能做减法,“未来诊室”就诊全流程中每一处省下的不便感,和增加的获得感,都源于以患者体验、患者视角为出发点的交互体验探索以及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强大支撑。
走进沉浸式交互智慧诊间,暖黄色的灯光将诊室衬托得十分温馨。传统诊间中,医生身后的“大白墙”也摇身一变,成了枫叶飘落的虚拟投影,还不时有阵阵鸟叫传来,给人极具温馨的就医体验。
傅春瑜介绍,人工智能算法在这间“未来诊室”中无处不在,一个小小的给皂机便能提示院感防控是否到位。“诊室内的给皂机能统计医生一天内使用洗手液的频次,结合医生接诊患者的次数,通过物联网反馈到主机,从而判断医生的手卫生执行情况是否达标,这对于院感防控而言极具参考意义”。
连开立检查这一小小的医疗动作,都被数字赋能。医生确定检查项目后,“资源排程”系统便开始了庞大的运算,通过AI算法综合考虑是否需要空腹、是否存在先后顺序等因素,自动计算出最佳的医技排程,住院安排和门诊手术同样也可通过这一系统计算出“住院排程”和“手术排程”的最优方案。
按照计划,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诊疗中心落成,沉浸式交互智慧诊间将大规模投入使用。
以5G和AI等新基建为支撑,赋能便捷就医
据悉,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自全面启动智慧医院建设以来,始终围绕“数字化转型”赋能便捷就医,陆续推出智慧医嘱导航、健康管理人云陪诊、养老机构5G云诊室等多个数字化转型项目。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体验处处长柴双介绍,院方正在打造全流程(诊前、诊中、诊后)、全要素(人、财、物、数据)、全人员(患者、医护、管理者)的全方位智慧患者服务体系,推动多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并已逐步形成多个亮点应用场景。
比如,在诊前,患者可通过智能预问诊系统,用手机自助回答医生设置的问卷,并通过诊疗系统一键导入其电子病历,当患者刚踏进诊室时,接诊医生已可在系统内收到患者之前在线提交的病情主诉。
在诊中,医院不断优化、扩展“X+就医全流程服务”,包括“互联网医院”与“智慧就医导航”两大模块,下设“健康管理人云陪诊”“健康档案”等实用功能,破解患者就医各种难点、痛点。
此外,市一医院还将5G云诊室“搬进”养老院,定制了5种适用于不同场景的互联网医院诊疗设备,并打造专属“医疗服务团队”服务住养老人。
未来,市一医院将继续以5G和AI等新基建为支撑,以数据为驱动,以现代医学为基石,以全健康管理为主线,以临床创新为引领,重点聚焦“四个再造逐步深化“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科研”,实现无病不医、无微不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边无际的未来智慧医院。
作者: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来源:院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