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委联合发文,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等7个省份首批获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建设主体,鼓励在中医药服务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共同做好“必答题”,结合各省市中医药特点,答好“特色卷”。
记者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上海将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和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当好改革排头兵、创新先行者,将重点聚焦:坚持规划引领,确保示范区建设高标准高站位;聚焦制度创新,着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突出上海特色,不断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加强资源整合,全力以赴推进示范区建设。
加强科学规划和系统谋划,上海明确示范区建设五大战略定位:
一是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充分依托上海作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优势和海派中医特色,着力建设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高地。
二是服务“中西医并重”方针,深入探索中西医结合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构建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上体现新作为。
三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三省一市共建中医药传承创新一体化发展平台,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引领者。
四是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中医药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五是服务上海具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推进中医药全面融入经济、贸易、金融等发展,探索中医药融合发展新路子。
上海的示范区建设聚焦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环节,在社会治理、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中医院发展、医联体、特色人才、中西医协同、标准化、科技创新等9个方面,提出24项制度创新重点任务,努力构建“规划引领、内涵导向、系统评价、多元激励、提升能级”五位一体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链。具体来说:
一是立足公立中医院这一主体,依托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支持相关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激发中医药临床研究科技创新动力和高水平人才成长活力。
二是运用医保支付这一手段,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按疗效价值为导向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构建支持中医药特色发展的多元支付体系。
三是突出社会治理这一重点,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街镇和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完善中医药进社区、进校园制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
四是聚焦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关键,重点落实《医教协同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创新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和评价制度。
五是强化中药质量监管这一支撑,通过实施中药饮片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程等,推动全面实施中药质量分级标准。
按照国家要求,上海还将在“促进中西医协同”“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答好“特色卷”。
一是促进中西医协同方面,建立医疗机构中西医结合发展水平评价制度,健全协同发展政策体系;以上海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为抓手,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依托中医西医汇聚创新研究院,探索重大关键理论及技术突破。
二是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方面,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创新有效机制,将标准化贯穿中医药全产业链;系统推进上海市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建设,依托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平台,不断提升“中国标准”“上海标准”国际影响力;提升海外中医中心能级,打造融海外中医药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交流、技术应用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贸易开放基地。
三是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优化科技财政投入机制,研究设立中医药科技研发专项,完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以上海市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为核心,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构建高水平循证成果产出机制;围绕临床需求和若干重点领域能力提升,布局建设重点科研平台。
上海的示范区建设重点强化支撑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并将创新建立区域中医药发展“上海指数”,健全中医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发展中医药主体责任,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
作者:唐闻佳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图源:本报资料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