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寒潮来袭,今天(12月25日)是周六,一早起来,路人已明显感受到冷空气的威力,临近中午,青浦、浦东等区域的网友拍下与“初雪”邂逅的场景。
天气“冷到骨子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则“很热”:救护车呼啸而来,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的病例明显增加。
医学专家提醒:寒潮天,市民一定要注意保暖,老人等体弱人群减少出门,户外劳动者加强防护。
急诊快快快!
24小时不到迎来30多辆救护车
今天清晨,瑞金医院急诊迎来一波救护车“小高峰”,一辆辆“120”呼啸而至,急诊抢救室人员满负荷运转。
“有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有心梗、脑梗,有人血压一下子飙升到很高,像火箭一样!”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教授向记者解释,气温骤降、血压蹿升,主要是警惕两大急性改变,第一是脑溢血(老百姓俗称“脑血管爆掉了”),第二就是急性心力衰竭,都需要及时就医。
他同时提醒,血压突然升高的,不一定是老年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也会“中招”。因此,高血压患者平日一定要服药规律,第二,当气温剧烈变化时要注意增减衣服。第三,气温骤减时不建议户外活动,因为周围环境对血管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少影响血压剧烈波动的风险因素。
不仅仅是“失控的高血压”,从周五晚间6点到今晨10点,不到24小时里,瑞金医院迎来了30多辆救护车,医护人员工作量可窥一斑。据悉,往日通常是24小时内接收20-25辆救护车。因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病例陡然增加,急诊、抢救室爆满,心梗的、脑梗的,都需要及时救治,医护人员都是脚步匆匆,“停不下的节拍”。
防疫绝不松!
“戴口罩”是最有效的防护手段
在保证急诊抢救通道畅通的同时,医务人员向记者强调,防疫举措丝毫不能松懈,该查的、该验的一个都不能少。
“今天气温骤降,总体看我们的门诊平稳,急诊就诊人次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门急诊流行病学调查、双码查验等工作不能放松,要守好医院‘监测哨’。”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向记者强调,冬春本是呼吸道感染高发季,不仅仅要防新冠病毒,还有其他病毒也要防,“思想要始终保持警惕,不能麻痹大意松懈。”
对于公众,陈尔真提醒,在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时,务必坚持疫情以来养成的卫生好习惯。他谈到,“戴口罩”是最有效的个人防护手段,与此同时要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临近年末不聚集,这样可以抵御大部分的“接触传播”与“飞沫传播”,基本切断了病毒的传播链。
“从我们的经验看,防疫‘三件套’‘五还要’是最低成本且最好成效的防疫好习惯,应该坚持带入2022年。”陈尔真说。
高峰还没来!
注意防范寒潮急诊三大症
医学专家同时提醒,个人防护要坚持,因为寒潮天才刚开始,按规律来看,冬季急诊高峰还没来。
毛恩强分析,根据以往规律,通常在气温骤降的后3-5天急诊就诊会迎来高峰,因为大部分慢性病急性加重有一个过程。
申城在今天已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冬天,寒潮天在持续影响申城,气温还在不断下降,预计下周初,上海将维持低温冰冻天气,周一早晨气温“触底”,中心城区零下3℃,郊区在零下6℃到零下4℃之间,有冰冻或严重冰冻。
“目前还没出现冰冻天,地面不湿滑,一旦连续降温降雨,道路车辆碰擦增加,因外伤、骨折来急诊就诊的病例将明显增加。”陈尔真提醒。
瑞金医院专家总结寒潮急诊三波规律:气温骤降后,第一波迎来高血压患者,第二波是脑梗、心梗、骨折病人,第三波是慢阻肺病人,与此同时,肿瘤、风湿病、糖尿病等慢病患者会接踵而来。总结来说,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骨折外伤三大症。
因此,相关人群要注意做好防护。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病人、呼吸系统病人等慢性病患者应注意保暖,加强营养,适度锻炼,减少外出。外出者要注意保暖,大风天在室外注意高空坠物;室内开空调的,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警惕煤气中毒、低温烫伤等。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源:文汇资料图、瑞金医院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