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男星胡兵一条关于治疗幽门螺杆菌的vlog记录冲上微博热搜,他记录了自己治疗的全过程,并告诫所有网友,幽门螺杆菌会给胃部带来伤害,长期的炎症会有癌变风险。
胡兵在视频中称,自己在直播时发现自己胃不适,去医院检查做了筛查幽门螺杆菌的C14呼气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数据是1107,而医生解释,这个数值只要超过100就是阳性。由于共餐是幽门螺杆菌得以传播的重要原因。于是,胡兵让整个团队的人都做了检查。
经过14天的药物治疗,胡兵再次到医院测幽门螺杆菌时,检查结果已经小于100,到了阴性的范围内,他终于松了口气。
从评论看,不少网友主要对自己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表示担心,尤其对该感染与胃癌的关系非常担忧,也有人会在年度体检中加上这一项,予以“加粗关注”。
对此,医学专家表示:幽门螺旋杆菌(俗称HP感染)确与胃癌发生有关联,但不必过度恐慌,早发现、早治疗,生活中注意“分餐”,可以防患于未然。
医生介绍,当前,HP感染的检测分侵入性检查和非侵入性检查。前者通过胃镜取胃粘膜标本检测,后者可以作13C呼气试验、血HP抗体检测、粪HP抗原检测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丁慧医生介绍,根除幽门螺杆菌,首选“四联疗法” 。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主要有“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两种。一般来说若能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幽门螺杆菌根除的成功率是很高的。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因个体差异及耐药性差异导致根除不成功。
那么如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率?治疗失败了怎么办?
1、坚持服药,提高根除成功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推荐“四联疗法”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方案。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根除方案,服药时间为10天或14天,患者若能严格遵医嘱服药,基本可以达到90%以上的根除成功率。
值得注意的是,根除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由于所需服用的抗生素剂量大,疗程长,可能会对消化道造成较大刺激,导致恶心、腹痛、食欲减低等不良反应,一部分患者可能无法适应;服用大剂量抗生素可能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许多患者会抱怨服药后“拉肚子”次数增加,在服用铋剂期间,一些患者可能出现黑便、口中金属味等,还有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转氨酶升高。不过,上述情况在停药后可迅速恢复正常。
2、根除失败,可进行补救治疗
服药后患者应在停药4 周以后进行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均不能作为判断标准。若停药4 周后复查呼气实验系,实验结果确实仍为阳性,可选择另一种“四联疗法”进行补救治疗。原则上不重复使用原方案,如方案中已应用克拉霉素或左氧氟沙星,应避免再次使用,并尽可能将疗程延长至14天。方案的选择需根据当地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率和个人药物使用史,权衡疗效、药物费用不良反应和可获得性来确定。
“三联疗法”与“四联疗法”?标准“三联疗法”主要由PPI(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组成。这种方案由于服用药物少、不良反应低,曾广泛应用于临床一线治疗。不过,由于该方案长期使用导致幽门罗杆菌对克拉霉素或甲硝唑的耐药率明显增加,根除率逐步下降,许多地区的根除率在80%以下。
经典“四联疗法”由含铋剂的四种药物组成,PPI+铋剂+两种抗生素,根除率可达85%-94%。铋剂主要针对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可额外增加30%-40%的根除率。铋剂不耐药,短期使用安全性高。因此,除非有毕竟使用禁忌或已知属于的耐药率地区,医生应尽可能应用很铋剂的四联方案。
另外需要值得注的是,别以为只有成人“中招”,儿童也会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仁济医院儿科张炜奇医生称,在儿科,门诊医生经常会碰到反复腹痛和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的儿童,除一般认为心理因素造成的肠功能紊乱外,能引起儿童反复腹痛的常见病有胃炎、消化性溃疡、便秘症、腹泻病、肠寄生虫病、过敏及结缔组织病以及少见的肝、胆、胰疾病,克隆氏病、囊肿和肿瘤等。近年来,随着幽门螺杆菌在儿童中感染问题的广泛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有反复腹痛和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所致。
“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是成年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也是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最主要因素。临床资料显示我国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有学者认为主要与饮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胃酸分泌异常,同时预防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能降低发病率,使你的孩子远离‘胃病’。” 张炜奇医生说。
如何预防?张炜奇医生提醒,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现象。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时,最好实行“分餐制”,以减少家庭成员交叉感染的机会。
此外,儿童HP感染还与婴幼儿时期的喂养方式密切相关。如成年人经过咀嚼食物后喂给自己的孩子,这种看似对孩子的“关爱”,其实是一种不良喂养方式,让HP“有机可乘”,增加婴幼儿时期HP感染的机会。
牙菌斑是HP滞留的主要部位,可造成自身感染,也可引起相互之间传播。因此,培养孩子早晚刷牙及饭后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以及时消除牙菌斑,不给HP有“藏身”之地。另外,教育儿童讲究饮食卫生,不吃生冷、未经清洗加热消毒的各类食品,进食前务必洗手,以防止HP通过手和食物引起传播及感染。
【延伸阅读】幽门螺杆菌与诺奖
1983年,澳大利亚两位医师从慢性胃炎的胃粘膜中取样,在微需氧的条件下,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此细菌被公认为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而且认为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感染也与胃腺癌和胃粘膜相关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相关。20年后,这两位医师因发现幽门螺杆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姜澎
图示来源:仁济医院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