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签约
加速精神健康领域科技成果的孵化与转化应用,9月16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的东方精神医学论坛系列学术活动“科技护航 精实智远”第二届精神卫生科创论坛上传出消息:近年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不断拓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渠道,成果转化合同累计金额已达5000余万元。
医生发明引产业关注
科技浪潮汹涌,以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规模不断壮大,尤其是医疗健康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给未来医疗带来深刻变化。
上海正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市卫健委科技教育处周蓉调研员称,市卫健委鼓励各医疗单位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努力将科研领域的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动能。
精神卫生作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精神疾病与心理问题的高发,更引起社会关切:如何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和精神卫生的融合,是精神卫生临床技术创新和科研创新面临的时代命题。更重要的是,这些转型和升级将有助于破解临床上众多“疑难杂症”,并有望成为精神医学个体化诊疗的“新引擎”。
努力打通从科技成果到产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本次论坛上,分别进行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魔珐(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专利许可合同签约,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益信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D所致MCI诊断标志物及其应用”专利转让签约。
这意味着,来自精神科医生们的发明将进入临床产品转化的“高速赛道”。
让创新走出实验室,造福患者
“物质成瘾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专利以虚拟数字人、多模态病理表现识别等多种新型技术,融合专业知识图谱研发的成瘾诊断评估与心理康复机器辅助系统,集成人工智能虚拟成瘾康复治疗师,为国内首创。
该人工智能虚拟成瘾康复治疗师有望辅助成瘾医学专家,完成对成瘾者开展标准化诊断评估与康复治疗的自动化过程,缓解我国目前成瘾医学专业人员匮乏问题,对实现科学化、标准化、智能化成瘾心理康复治疗,创新我国成瘾康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降低成瘾相关危害具有重大社会及经济效益。
目前阿尔兹海默病(AD)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形式耗时耗力,给公共卫生带来沉重负担,“AD所致MCI诊断标志物及其应用”专利所确定的新检测方法,可以检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并且可以连续监测正常老人、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和AD患者,检测的是病理始发因素或病理过程,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负担。
“院方很希望看到这样的合作,因为专利的转让和许可合同的签订,不仅可以让医务人员的创新理念持续迸发,更重要的是,这些精神医学领域的新成果、新产品可以切切实实地从实验室走出,造福患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表示,随着国家医学创新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心将抓住机遇,奋力推进精神卫生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真正做到“解患者之难”。
圆桌讨论聚焦“科创转化”
论坛聚焦“科技创新赋能精神卫生”,包含五场主题演讲、九个项目路演和一场圆桌讨论,内容聚焦科技创新与疾病诊疗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精神卫生领域的应用、知识产权促进生物医药临床医疗创新、精神疾病的脑影像定量报告系统、集成抑郁症自杀自伤早识别全套智能识别系统、用于抗应激引起的精神障碍药物应用、科技创新如何引领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
精神卫生学科的研究者、科学家、企业家围绕法律法规政策解读、创新技术转化等领域展开交流。与会专家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构筑“互联网+”医疗信息技术平台、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及协同管理效率,将有望解决我国精神医疗领域存在的资源仍短缺且分布不均、疾病治疗周期较长且传统治疗成本高昂、亚健康人群缺少长期精准的服务和管理、社区康复体系缺位四大“痛点”。当然也应认识到,医疗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知识转化、价值创造的过程,目前普遍存在成果质量不高、转化体系不健全、技术转移人才严重缺乏等制约因素。
“相信通过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精神卫生领域的生物医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必将加速创新链向产业链的转化提升,支持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升级。”上海市经信委生物医药处调研员徐志祥对此很有信心。
与会专家达成共识:医学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攻克疾病,造福人类。医院是医疗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应用场所,将临床创新与产业资源紧紧结合,能使更多优秀实用的发明创造转化为具体的项目。
作者:唐闻佳 赵欣 乔颖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源: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