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上海市计划生育协会与上海市人口学会、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等联合举办的主题活动公布的一份新市民群体调查结果显示:新市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高,引入专业社会资源精准提供相应健康服务渐成共识。
上海市计生协于2020年委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开展“上海市新市民健康调查”,旨在有针对性地在全市推进新市民家庭健康促进行动。项目组负责人施佳华副研究员介绍,该调查按照非随机方式在上海中心城区、城郊结合区和远郊区等3类地区共选取7个区的36个流动人口集聚地,对企业员工以及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和个体经营者等1358名15-69周岁且在本市居住满半年以上的新市民进行调查,样本人群逾6成来自江浙皖3省。
结果显示:样本人群总体健康状况处于较好水平,健康行为总体较好,但健康危险因素控制有待加强。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者对“优生优育宣教”内容较关注,逾5成对常见病多发病健康知识有需求,逾4成受访者对戒烟限酒等健康行为干预有需求,逾3成对就医指导,交通、工作、高坠等意外伤害预防以及健康合法权益维护等健康服务有需求。
项目组认为:应重视新市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加强精准健康科普服务,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科学预防和早期诊治,增进相应健康服务供给。
为推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新市民健康行动,上海市计生协于2020年委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程跃副教授领衔的项目组开展“长三角区域流动人口健康服务现状调查”。项目主要参与人赵瑞副研究员介绍:项目调查了上海16个区不同层面的计生协工作人员126名和3个样本区407名来自江浙皖的新市民。
结果显示:新市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较高(例如对于吸烟危害,逾6成正确选择了“低焦油卷烟危害不比普通卷烟小”);但生殖健康认知、科学健康素养观、传染病防治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等方面仍有欠缺(例如受访者仅少数正确认知“人工流产对健康有害,但可以作为补救措施之一”)。
通过调查和进一步分析项目组建议,计生协可以借助社会第三方专业力量,以项目化方式创新服务形式,进一步强调区域一盘棋的理念,重点解决泛长三角各省(市)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方面的协调问题,真正使新市民群体受益,形成共赢局面。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周海旺研究员等分析指出,推动新市民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不仅要实现城市之间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更要重视不同户籍人口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尤其要实现新市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体来说,包括提高公共医疗和卫生资源的便利共享,提高异地就医便利性;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应加强辐射作用,增加资源欠缺地区的专家问诊与交流频率;推动养老服务普惠化,减少流动人口养老成本。
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刘越教授等指出:在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应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得到进一步提升;要实现新市民群体卫生公共服务的对象由务工个体向家庭转变,兼顾家庭各类群体的不同健康需求;要积极关注流动老龄人群,促进该群体免费健康体检;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应用,精准对接新市民群体健康需求。
江苏省常州市计生协、浙江省乐清市计生协、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计生协以及上海市徐汇区计生协、金山区计生协等单位现场分享了服务辖区新市民群体的实践。
地处上海远郊的金山工业区拥有规模庞大的蓝领群体,辖区内落户企业已逾500家,外来人口近2.9万人。为更好服务于新市民职工,鑫港湾群团基层服务站应运而生。区计生协依托鑫港湾党支部,与党群中心、工青妇等群团以及企业通力合作,将流动人口服务与基层党建同谋划、共推进,助力新市民职工找到家的感觉。金山区卫健委副主任、区计生协常务副会长韩美珍介绍,目前全区在流动人口集聚的大型市场和企业共推动成立了12家流动人口计生协,新市民的健康需求在哪里,协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地处上海中心城区的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则以城市温度为建设者厚植“愿化他乡为故乡”的情怀。作为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唯一大规模成片规划开发的滨水区域,徐汇滨江近年保持20多个、约200万方体量的在建项目,高峰时期聚集万名建设者。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是全市首家扎根工地、服务建设者的基层群团工作站。“7×12错时服务”吸引了区域单位、居民、艺术家、劳模、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徐汇区计生协秘书长袁晓静介绍,成立于2016年10月的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流动人口计生协以建设者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实施精细化服务,连续4年开展“暑期建设者之家子女夏令营”,近4年已举办30多场卫生计生政策宣传咨询服务活动、15场健康科普讲座。
活动现场还首发了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智慧蓝领健康指南》一书,精准对焦蓝领健康问题、知识需求和认知观念。
本次主题活动由中国计生协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得到长三角区域三省计生协支持。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图源: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