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中上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文汇报联合开设“申康党委系统医务专家口述历史”专栏,进一步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展现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赓续光荣传统,践行医者使命,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绘就一幅幅党旗在市级医院一线高高飘扬的动人画卷。
口述人:刘红娣,原上海市中医眼科学会、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退休眼科主任医师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从1942年“盖氏沙眼防治所”建立起,到“上海市沙眼中心防治所”“上海市眼病防治所”,至今已有79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公共眼防”事业,上海眼病预防治疗得到飞速发展。
消灭致盲性沙眼创造上海经验
沙眼曾是我国首位的致盲性眼病,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沙眼感染流行甚广、又很容易重复感染,如一旦救治不及时,便会由最初的眼睛发痒、发干到迎风流泪、畏光,再到角膜溃疡、浑浊、眼球干燥,严重者甚至失明。
在最开始防治沙眼时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不知道沙眼的病菌因何而起,只能先从阻断其传染途径上入手。我中心编辑出版了沙眼宣传册,提倡用“一人一巾一盆”,用流动水洗脸、洗手,经常洗烫手帕、毛巾等手段来“阻断传播”。
直到1960年初,我中心与上海第一医学院微生物教研组联手分离出沙眼的“沪114毒株”和“沪125毒株”,并成功研制了疗效显著的两种治疗眼药水,才有了在正面战场上的“武器”,在消灭沙眼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我中心每年组织发动对中小学生的沙眼普查,一旦发现情况,立即采取各种隔离措施。
经过一系列防治手段,再加上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最终消灭了致盲性沙眼。
从沙眼肆意跋扈到最后将其降伏见证了“眼防人”历经艰难探索、创新攻关的历程:从率先探索红眼病防控到“红眼病”病毒分离;从零散的眼病防治项目到创建国内唯一的省级眼病防治融合体系,让上亿民众受益其中,获国家科技技术重大贡献奖。眼病防治的“上海模式”,正逐渐成为“中国经验”乃至“亚洲经验”,赢得国内国际同行的瞩目和尊敬。
近30年来,随着眼部疾病谱改变,新的挑战随之而来。与年龄、代谢相关的眼疾病发病率迅猛增长。白内障、青光眼和黄斑变性取代沙眼成为排列在疾病谱前三位的“致盲杀手”,其中,白内障居中国致盲性眼病之首。我中心率先开始创建慢性非传染眼病防治融合服务体系,至今仍是全国唯一的同类体系。
2012年后上海百万人群白内障手术率(CSR)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亚洲领先,防治方法及所取得的成效为国家卫计委制定全国“十三五眼健康规划”和推动全国防盲治盲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医眼科是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重要的业务板块,也取得了不菲成效。由姚芳蔚主任主编的《实用中医眼科手册》、《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等书籍,在交流中医眼科经验,组织研究协作和促进中西医结合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中由其指导的《冰片对眼球渗透作用》《中医药治疗眼内出血症筛选》等研究课题曾荣获上海市卫生局科研成果奖。由名老中医陈贯一主编的《重症肌无力诊疗和调养》深受临床眼科医生和患者欢迎。
近视防控“上海模式”守护孩子们的眼健康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上世纪60年代起,我中心就已经作为最权威的市级医院参与青少年近视课题。当时,全国都在建立学生近视研究课题组,我中心作为课题组组长单位,率先提出学生用眼守则“二要二不要”及“假性近视”,并开始推行眼保健操、分档防治近视等措施。
到了2010年,电子产品开始兴起,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大大增加,并且比较棘手的是,我们在门诊中遇到越来越多带有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的高度近视患者,很多患者视力甚至在不可逆地下降或失明。
2013年,在我中心牵头下,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109.7万名孩子的屈光发育档案。现在在沪的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小朋友们每年必有至少一次屈光发育检查,并一一记录在案。研究中我们发现,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降低儿童近视发生的风险。2016年起,我中心在全市8个区16所学校试点,每天增加40-80分钟户外活动时间干预。
2019年9月,由我中心联合多部门成立的上海市视觉健康中心(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技术中心)正式揭牌。与此同时,由我中心牵头起草的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 171-2019《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正式颁布实施并成为国家标准,为守护我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筑起了一道“防护墙”,也进一步筑牢了近视防控“上海模式”。
防盲治盲,“防”为先,“治”为后
针对公共眼防,我中心把触角重点往“社区中老年眼防”和“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一老一少”两端伸展。“老”为老年人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科疑难杂症,“少”为青少年近视、弱视、斜视的预防与治疗。同时,通过为上海居民开展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高度近视眼底病变、黄斑变性等早期筛查,进行公共眼健康管理。
对于社区中老年眼防,我中心把自身眼病服务资源“下沉”到郊区基层医疗机构,形成“深入基层社区”专家问诊服务机制,为社区中老年患者眼健康保驾护航。此外,我中心率先提出“技术合作体”模式,将“日间留观白内障手术”新模式引入基层社区防治工作,建立“一站式”全程管理服务模式,同时还通过技术培训和现场坐诊方式指导和协助社区医院开展角膜病、白内障等常见眼病杂症的诊治,助力当地医院守护中老年眼健康。
对于儿童青少年眼健康,除了建立全国最大的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外,2010年,我中心还与上海市盲童学校签订“医教结合”合作协议,建立盲和低视力儿童发现-转诊-鉴定评估-教学安置-康复服务体系,开展“播撒光明,点亮希望”主题活动。首创“明眸”APP、《爱眼歌》、智能腕表等儿童青少年“护眼秘器”,发布了全国首个儿童青少年智慧明眸护眼基地,并自发形成“讲师团”深入学校、社区、企业科普宣教,同时前往宁夏、西藏、遵义、新疆等祖国西部地区公益“授课”,助力当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2020年12月27日,虹桥路院区正式建成启用,可承担30万的年门诊量,并加入长宁区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将以视觉健康防治网络为依托,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共同打造能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和全程化的眼公共卫生医疗康复预防健联体,为居民视觉健康服务,助力健康上海和健康中国战略。
(张鹏 整理)
作者:刘红娣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