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中上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文汇报联合开设“申康党委系统医务专家口述历史”专栏,进一步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展现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赓续光荣传统,践行医者使命,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绘就一幅幅党旗在市级医院一线高高飘扬的动人画卷。
口述人:丁嘉安(原上海市肺科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
肺移植的实验研究可溯源于20世纪初,但人体肺移植手术则开始于1963年,仅有58年历史。我1961年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进上海市肺科医院工作,迄今已从医六十载。当我还是一名住院医生时,便带着几名医务人员在主任医师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始肺移植动物实验。到1981年底,我共做了100多条动物的肺移植手术,总体情况是乐观的。
尽管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器官移植仍是一项难度与风险双高的大手术。目前,全国共有90家医院获得了肝脏移植手术资质,只有36家医院具备肺移植资质,肺移植技术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回顾上海市肺科医院近90年的发展历程,医院作为我国可以开展所有肺移植术式的单位,目前保持着肺移植5年生存率和手术成功率两项国内领先,开创性地完成了亚洲首例肺再移植术、国内首例活体肺叶移植术及国内首例肺移植同期联合双侧肺减容手术,发挥了技术引领的作用。
如今,在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全体肺科人紧紧围绕国家和上海市卫生健康政策和公立医院办医要求,加快推进以临床研究为核心的医学科创体系建设与智慧医院建设,建设专科优势明显、具有国内引领地位和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呼吸系统临床医疗、创新研发和人才培育中心,为落实健康上海建设总体部署、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出贡献。
关注对民众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
老上海人都知道,上海市肺科医院坐落在叶家花园。叶家花园曾是镇海巨贾、沪上巨富叶澄衷先生的家产,其子叶子衡业师即当时国立上海医学院院长颜福庆博士。
上世纪30年代我国结核病猖獗,上海尚无一所结核病医院。闻及医学院亟需筹建一所专门医治肺结核病人的医院,叶家允诺将建造已10余年的叶家花园全部园产捐赠给国立上海医学院建立第二教学医院,专门收治肺科病人。
为纪念其父叶澄衷,医院命名为“澄衷医院”。1933年6月15日,澄衷医院正式运行收治病人,当时院内专任医师仅3人。
解放后,医院建设发展飞速,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肺科医院以“上等达标”和创建市文明单位为工作目标,积极发展医疗特色,注重学科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医院各项工作迅速发展。
1995年肺科医院成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连续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
1996年,我与我的团队完成了我国首例肺容积减少术。1997年,又成功实施双侧肺容积减少术。2009年,医院胸外科成功实施了小儿活体肺叶移植手术。至此,中国首例活体肺叶移植手术正式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活体肺移植领域又有了新的突破。
随着疾病谱变化,肺科医院不断开拓进取,不仅拓展了新病种,还创新治疗手段、更新技术、积极投入临床科研,完成了华丽转身。从建院之初的结核病到如今的肺癌,肺科医院始终关注着对民众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以自身专长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肺科医院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精医重道,务实创新”的院训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培养鼓励年轻医生创新不保守
我到肺科医院工作,遇到了对我影响至深的一位师长——裘德懋教授,他曾说过一句话,“做病人的贴心医生”,我到现在还记在心里。
我理解的“做病人的贴心医生”就是跟病人做朋友,要为病人着想,了解病人,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做病人的贴心医生更重要的是如何主动发现病人的问题,跟病人沟通,要知道病人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和想法以及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心情等。
主动帮病人解决问题,最大程度为病人减轻、去除病痛。这才是医生最根本的职责所在。
对于年轻医生的培养,我有一个原则,就是“不保守”。“不保守”就是在对待学生的时候,毫无保留,在创新和科研上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我跟他们说,做事最忌畏首畏尾。一些复杂手术,我非常鼓励他们主刀,只有让他们真正走到实践中去,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快进步。
1961年时,裘德懋教授是肺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当时我们遇到一个病人要做紧急手术,而且手术难度系数较高。我对这台手术把握很大,就主动提出想试一试,裘德懋教授一口答应,让我“大胆放手”去做。这种“不保守”的做派直到现在也深深影响着我。
我们医院的胸外科是重点学科,人才培养、业务发展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都要多给年轻人机会和平台。什么是生产力?创新就是生产力,年轻人创造力强、肯钻研,我的学生中很多已经成为科室业务中坚力量,担负起胸外科临床研究的重任。
我每年坚持举办全国普胸外科新进展学习班,也是为了给更多年轻人一个交流的平台。还有一些青年医师被选派到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进修学习,有的已学成回国,增强了科室发展的后劲,看着他们发展越来越好,我作为老师很是欣慰,这就是一步一步传承下去的成果,为我们医院胸外科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汇聚最强学科和最优人才
“十三五”时期是肺科医院历史上发展较快的时期,也是核心竞争力增强较显著的时期,医院在全国肺部疾病诊治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社会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持续提升。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领导下,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积极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公立医院改革新要求,期间医院主持及参与国家级项目147项,其中牵头“十三五”重大专项1项,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8项,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3项。
2019年肺科医院在全国专科排名中胸外科位列全国第2位,呼吸科获全国提名;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中胸外科学、结核科学、呼吸病学均位列全国第2位,肿瘤学、传染病学入榜分别位列全国第33位和第13位。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市肺科医院作为一家以肺部疑难疾病诊疗为特色,专科病种最为齐全的呼吸系统专科医院,和上海肺部疑难复杂疾病诊治和临床医学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处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种种机遇与挑战始终保持清醒,有责任汇聚最强学科和最优人才,为人民呼吸健康事业贡献智慧和服务。
(李晨琰 整理)
作者:丁嘉安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