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日籍女孩小元(化名)患有1型糖尿病。一直以来,糖尿病未曾对她有任何影响,但今年1月小元却突感中心视觉遮挡。让她怎么也没想到的是,随后的几个月里视觉情况越来越差,在异国他乡过着独居生活的她变得举步艰难。
不久,小元的左眼完全看不见了,右眼也仅存些许视力,手机中的“盲人模式”成为了生活的必备品。想要出门,她则要靠和远在日本的家人视频通话,依靠家人在视频中看到的环境再描述给她引导她出行,上演了现实版的《我是证人》……
突然体验“盲人生活”
22岁的日籍女孩小元是糖尿病患者。虽说在她8岁时发现了1型糖尿病,但疾病并未对其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热爱小动物的她,在中国就读大学以来,就一直独居生活。
直到今年1月,小元感到眼睛的中间部位忽然出现了黑影遮挡,无论怎么转动眼睛,都无法摆脱中间的遮挡物。小元有些担心,于是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小元,她因为糖尿病导致了眼底病变,已经长出了新生血管,可以抓紧治疗了。
随后几个月里,她的视觉情况越来越差。小元的左眼甚至完全看不见了,右眼也仅存些许视力。在异国他乡独居的她变得举步艰难。这时,她想到了手机中的“盲人模式”。整整两周半时间,她开始摸索着手机,跟着语音提示点外卖、叫车。
但迈出家门以后,一切都变得异常困难了。小元只得与和远在日本的家人视频通话,依靠家人在视频中看到的环境再描述给她引导她迈出每一步,上演了现实版《我是证人》。
终于,在同学的介绍下,小元找到了商保单位——上海爱尔眼科医院,眼底内科专家韩渝萍主任接待了小元,韩主任惊讶于小元在视力状况如此差的情况下竟如此淡定。在为其做了详细检查后,医生告知小元,她的视觉状况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眼病的发病初期,不痛不痒也没任何视觉症状,不易被察觉,但现在小元的糖尿病眼病已发展到增值期,眼底部分生长了很多容易破裂的新生血管,血管破裂后,造成了她看不见的症状。
对该项疾病的治疗,韩主任建议她先进行眼底药物注射及激光光凝,先控制住眼底的新生血管,再对眼底正在逐步脱离的视网膜做进一步处理。
紧急救治扭转视觉障碍
在两个月的药物注射以后,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经过眼底成像系统和OCT扫描,小元的双眼还是被确诊了视网膜脱离。手术医生李勇主任向她解释,正常的视网膜是完整而平服的,贴附于眼球壁内面。视网膜上出现的脱离,就像墙纸从墙上掉下来一样,它会使患者感觉到视力急速下降,黑影遮挡,严重者甚至失明。
小元的病情不容乐观,李勇主任为她实施了微创玻璃切除术。针对小元的手术,李勇主任解释说,微创玻璃切除术是治疗视网膜脱落的主要方法。该手术在局麻的状态下,修复脱离的视网膜。患者术后伤口能自行封闭,无需缝合。同时,其采用非接触式广角显微手术系统,减少了手术所致创伤。
针对此次突如其来的手术,小元说,自己长那么大,还是第一次做手术。一开始感到非常紧张,好在医生看出了她的不安,手术期间一直安慰并向其解释手术环节,让她安心不少。
手术很顺利,经过一系列救治,小元的视力终于得到了扭转。术后的她一一鞠躬,向救助并在手术期间关心过她的医生表达感激之意。
专家提醒:糖尿病就医莫等“闲”
糖尿病就医莫等闲,针对糖尿病眼病,李勇强调,所有糖尿病患者无论年轻或年长,都应该坚持定期接受眼科专业医师的有关检查,这是及时发现早期的眼部病变,减少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反生的关键。检查的间隔时间视眼底病变的有无及病变的轻重而定。
通常情况下: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每年检查1次眼底;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起应每年检查1次眼底。如果眼底发现有渗出、水肿和出血等视网膜病变的情况,应2-3月随访一次并及时治疗;妊娠糖尿病妇女应每3个月检查1次。
在大多数情况下,糖尿病眼病如果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以做到有效控制病情。而且相比晚期,早期治疗的难度小。因此,最重要的还是建立糖尿病患者的眼健康意识。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顾军
图源: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