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巴特朗菲教授是我们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一次手术挽救了一个被宣告“死刑”的生命,小林一家人对教授和INC万分感恩。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延续至今,国际交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面对疫情,跨国高难度医疗救治工作却没有间断,记者从致力于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技术交流合作的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获悉,艰难时刻涌现出一则则跌宕起伏的暖心故事。
花季女孩重获新生
小林20多岁,正值花季,原本乐观开朗的她不幸查出“脑干占位病变”,活检后确诊为桥脑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IPG,这种级别最高的四级胶质瘤预后很差,可能活不过1年,小林妈妈带她四处求医均被告知病变位置在脑干禁区,根据以往经验根本没有手术可能,建议靠放化疗维持生命。
幸福的一家瞬间被死亡的阴云笼罩。“难道青春正好的女儿即将离我们而去?”看着正在接受放化疗的女儿,小林妈妈心痛之余决心遍寻名医——再努力看看有没有救。
通过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他们远程咨询了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委员会主席、德国INI国际神经学研究所赫尔穆特·巴特朗菲(Helmut Bertalanffy)教授,没想到,对这个几乎所有医生都建议放弃治疗的病例,教授却表示可以最大程度切除肿瘤,高切除率将带来高生存率!
救女心切,他们决定抓住教授在华疑难手术示范的机会,请这位国外专家为小林做这个手术。
手术非常顺利,小林术后第2天就转入普通病房,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术后第3天基本恢复正常,术后第8天出院。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小林的术后病理显示为预后很好的低级别胶质瘤,小林今后或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多方协助,德国教授成功来华
疫情之下,德国教授来华其实也几经波折。今年4月底至5月初,作为江苏省卫生支撑计划中德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特邀巴特朗菲教授来华学术交流及疑难手术示范。该项目由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王杭州教授牵头组织。
疫情在全球蔓延,巴特朗菲教授其实原计划于2月来华,但因疫情缘故数次改期,经反复沟通,在知晓中国入境防疫政策、愿意配合相应隔离措施的情况下,教授最终决定在4月下旬来华。
因教授年纪较大,考虑到隔离政策等因素,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与苏州、上海地区防疫部门积极沟通协调,最终在上海市防疫办的大力协助下,教授从下飞机到出关、直至送往酒店隔离的全程都有工作人员协助并陪护,尽显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防疫工作的细致与周到。
顺利结束隔离后,巴特朗菲教授在华疑难脑瘤手术示范正式开启。在INC合作的3家国内三甲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无锡第二人民医院、苏州市独墅湖医院),巴特朗菲教授为数十位疑难脑瘤病患主刀手术,很多达全切或最大程度安全切除。
3岁多的康康(化名)是此次巴特朗菲教授疑难手术示范的第一个病人。他因视力下降、头痛、呕吐就医发现“右侧基底节区及下方占位、鞍区占位”,再不手术,可能因肿瘤压迫而双目失明,但因病变位置复杂,切除极其困难,很多专家都建议保守放化疗。
巴特朗菲教授教授评估康康的病情后认为,为保住孩子视力,手术是最佳治疗的第一步,尤其是切除鞍后肿瘤压迫和移位脑干的部分;后续则可通过先化疗、再放疗的办法控制肿瘤复发。
这让几乎放弃治疗的一家人重新看到了希望。等了足足一个月,巴特朗菲教授终于来华,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为康康成功手术。目前,孩子术后恢复良好,原有视力保留。
疫情之下,中欧专家同台尤为可贵
45岁的刘先生被颈肩疼痛困扰3年之久,近半年又开始头晕、走路不稳,医院检查发现是脊髓内肿瘤在作怪,由于肿瘤生长在解剖部位极其复杂的脊髓位置,手术瘫痪的风险极大,哪怕只是简单的活检,也可能会致残。而不手术,眼看着各种症状越来越严重,谁也不知道他的脊髓内长的是什么性质的肿瘤、是否有生命危险……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巴特朗菲教授为刘先生全切了这例棘手的高段位颈髓内肿瘤,术后当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2天即转出ICU,术后第3天可下地自如行走。
更好的消息是,术后病理结果为良性,目前无需其他辅助治疗。
疫情背景下,原本平常的中欧专家同台开展疑难手术变得尤为可贵,国内患者得以不出国门就能接受世界顶尖水准的手术治疗,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作者:唐闻佳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源: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