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创伤骨科为数十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成功进行微创保髋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这种治疗方式不但可以在出血量极少的情况下做到完美复位,而且切口微乎其微。同时,通过在手术前后由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内血供进行显像对比,医生能准确判断患者预后,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开展康复锻炼。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随访时间的延续,“低并发症、恢复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优势逐渐显现。
患者吕先生今年44岁,去年12月因股骨颈骨折曾辗转于多家医院就诊。期间因疏忽,骨折由原来的无移位状态发展为完全移位,多家医院均建议患者做人工髋关节置换。由于年轻,股骨头完全移位的治疗方案选择非常棘手,患者慕名来到仁济医院创伤骨科求诊。
经讨论,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胡光宇、黄平认为,虽然骨折移位让患者存在较大股骨头坏死风险,但考虑患者年轻,而人工关节置换可能后续存在较大磨损、松动等二次换髋“翻修”风险,保髋治疗更为适合吕先生。
无独有偶,今年75岁的陈先生因不慎摔倒致股骨颈骨折,出于对人工关节置换存在顾虑,他赶到仁济医院创伤骨科就诊,表达了“保髋”的愿望。虽然这意味着医疗团队将面临的技术难度更大,但为了患者,治疗团队愿意迎难而上。
在创伤骨科独创的微创复位技术及手术机器人引导下,两名患者的骨折均实现完全复位,精准固定,手术50分钟既完成,术中出血仅10毫升。患者术后1天即在医师指导下开展早期活动与功能锻炼,2天后顺利出院。
在术后2个月磁共振检查后,吕先生得知自己股骨头的血供良好,骨折也在顺利愈合中,激动地表示:“好几家医院都劝我换关节,当初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仁济医院,谢谢你们又给了我一次机会。”
副主任医师黄平介绍,股骨颈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58%,分为年轻患者的高能量损伤和老年患者的低能量损伤。前者一般移位明显,考虑到年龄因素,保髋治疗尤为重要;后者对没有移位的低能量损伤,保髋治疗也是首选。
副主任医师胡光宇表示,保髋是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三大因素——微创解剖复位、标准化螺钉固定、合理的功能锻炼。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伤骨科摸索出一套股骨颈微创复位的核心技术方法,较传统切开复位有着无须作额外切口、出血少、股骨头血供影响小等优势。
通过特殊器械的推、顶、提、拉,实现闭合经皮解剖复位,再通过骨科手术机器人术中精准三维空间定位,做到标准化螺钉三角形固定。结合术前术后核磁共振,行股骨头内血供显像,指导患者治疗方案的遴选,预判术后股骨头坏死及骨不连等并发症,这为及早干预,改善预后,最大程度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最后施予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最终达到保髋的目的。
仁济医院创伤骨科近年来致力于微创治疗股骨颈骨折,已完成100余例,凭借精湛的微创复位技术及机器人亚毫米级误差的空间定位能力,以更微创、更低的并发症和更舒适的手术体验来服务病患,获得广泛好评。
作者:唐闻佳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图源:医院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