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
心脏是生命的中枢,一旦衰竭,生命也将终止。“人工心脏”曾是人们幻想中拯救心脏衰竭的强大武器,如今科幻电影里装着人工心脏的“钢铁侠”在中国已成现实!
2021年2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王春生主任团队成功完成华东地区首例全国产心室辅助装置“中国火箭心”——HeartCon植入终末期心衰患者体内的移植手术。目前,这位终末期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生命体征恢复到正常,已可以下床走动,状态良好,正在逐步康复中,预计两周后即可出院。该移植手术的成功意味着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救治工作有望实现历史性突破。
王春生主任(左一)团队手持心室辅助装置
据团队成员孙晓宁副教授介绍:这名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患有扩张性心肌病,病情已发展到严重的心力衰竭,心脏彩超显示她的心脏收缩能力明显减弱,左室射血分数不到正常人的一半,“日常生活中,蒋女士稍微活动一下,便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连今年的春节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即使用内科药物治疗,病情仍然进行性加重,只能焦急地等待心脏移植。”
此次植入患者体内的左心室辅助装置
由于药物治疗的局限和供体的缺乏,随着耐久可靠的机械辅助循环装置的出现,机械性心脏辅助装置的治疗价值日渐突出,已成为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的新选择。“中国火箭心”应运而生,在心脏供体短缺的情形下成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救命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新手段。
据王春生主任介绍,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植入手术是将心肌和机械管道精准相连,手术难度较高,需要高超的缝合技巧。此次植入患者体内的左心室辅助装置将代替患者左心室的功能,患者术后需要治疗团队平衡好患者左右心室的工作。手术团队在术前经过充分的准备,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植入患者体内的心室辅助装置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测合格,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月24日,心脏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孙晓宁副教授、刘欢主治医师、杨泉林博士,麻醉科主任缪长虹教授、副主任郭克芳副主任医师,在体外循环李欣主任医师、赵赟主治医师,心脏超声诊断科董丽莉副主任医师,手术室查婉君护士长的配合下,成功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
患者术后顺利转入心脏外科ICU,在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罗哲主任医师、屠国伟副主任医师、郝光伟主治医师和郑吉莉护士长的护理团队精心照料下,患者状态良好。为了一颗心脏,医护团队精诚合作。
专家介绍,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是一个可以帮助患者虚弱的心脏将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的一个装置,但它并不完全代替患者的心脏。患者植入该装置后,流入主动脉的血流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由心脏本身产生,一部分由人工心脏辅助装置产生。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既可用于在合适供体心脏出现前的短暂治疗,也可永久使用。近年来,随着植入左心辅助(LVAD)装置移植经验的积累,LVAD的治疗结果越来越好,1年生存率已达90%。
本次植入的“中国火箭心”是我国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左室辅助装置,它是目前最先进的第三代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性心脏辅助装置和全人工心脏,不仅是心脏移植的附属手段,对那些不适于心脏移植,而心功能又无望恢复的晚期心衰病人,长期应用心脏辅助装置治疗将是最后的希望。
作者:唐闻佳 钟萱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图源:中山医院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