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财开心地获得一张大福字
写下对医院的祝福,收获一张医务人员现写的“福”字,监护室工勤人员陈永财感觉这个中午路过风雨走廊里,真是赚到了!
“我要回家贴在大门上!”陈永财举着墨迹未干的新年“福”字开心对记者说。
陈永财老家在安徽,在中山医院工作好多年,如今老婆孩子都在上海打拼,一家人在松江买了一套小房子。往年过年要回老家看看父母,今年响应“就地过年”号召,陈永财一家人就留在上海守岁。
一个小时不到的送福环节,年味十足
九成医护原地过年
中山医院新春送福惊现一批书法高手
今天(2月9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空中连廊热闹非凡,从医务人员里征集来的“写字大王”纷纷挥毫,义务给大家写“福”字。陈永财就在药剂科主管药师翁静艳的“摊位”前“立等”,30分钟不到,翁静艳已经写了上百个“福”字。
翁静艳自己也响应号召留沪过年
“平日就喜欢书法,没想到有这个机会给大家送祝福。”翁静艳的老家在福建,去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没回老家,今年响应号召她继续原地过年。
中山医院临时征集书法高手,挖掘出不少宝藏,比如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墨宝相当抢手
“我们不完全统计,超过90%的医护人员留沪过年,都是中山‘原年人’!”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汪昕笑言,被大家的自觉服从抗疫大局而感动,为此还学习了一个新潮词——“原年人”,原地过年的人。
汪昕写下新年祝福
临近春节前,中山医院就开始统计在沪、在岗人员,对这样一座超大型医院,春节假期里门诊暂停看似“静悄悄”,其实还有大量住院患者,病房、急诊、急诊手术都有相应的医护人员、工勤人员等坚守岗位,守护着生命。
以“吃饭”这件事为例,一顿年夜饭的供应保障是中山医院坚持了几十年的传统,食堂必然会给大家准备丰盛的年夜饭,送到各科。往年年三十备餐在七八百份,今年目前统计有900多人在岗,维护着医院的正常运行。
也难怪,中山医院今年特设写祝福环节,很多人写下了这句话——“中山医院是我家”,医疗工作的特殊要求,生命的“随时呼救”,对在医院工作的每个人来说,医院可能是比家逗留时间更久的一个场所,无数个白天黑夜都在这里度过。
病家主动送祝福,“祝中山医院越办越好!”
96岁高龄外科泰斗寄语:“中山更上一层楼”
医护人员的付出,有人看在眼里。
路过的王阿姨刚看完门诊,主动要给中山医院写祝福——“祝中山医院越办越好!”
“我所有的毛病都在中山医院看的,家人也都在中山医院看病,我不住附近,每次乘公交车过来,就是相信这里,希望医务人员好好过年!”阿姨热情地说着她与中山的情缘。
吴肇光教授
人群里,一位老先生拄着拐杖走来,“白大褂”们赶紧让出一条道,原来这是德高望重的中国外科学泰斗人物吴肇光教授。
吴老今年96岁了,是新中国外科事业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山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和普外科主任。吴老是“老留学生”,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回国投身新中国的医学事业,他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后学里流传,为之称颂。老先生尽管高龄,依旧天天到医院上班,这次受邀来写祝福,老先生按时前来,端端正正地写下这行字:“中山更上一层楼”。
今年,中山医院面向“原年人”推出一系列线上、线下关怀活动。
援鄂队员赶来送福
比如,提高大年夜年夜饭用餐标准,留沪过年的所有中山医院工作人员、学生、派遣制员工等,均可在院享用中山年夜饭(分散用餐,不聚集);为留沪规培医生、进修生送上春节小红包,补贴在沪过年期间伙食费;在春节期间特设“巴林特”春节信箱,值班心理医学科医生将为有需要的职工提供“心理按摩”;开展包括“晒晒新春年夜饭”“猜灯谜”“K歌赛”等线上互动活动。
院领导也将兵分多路慰问“原年人”,以面向学生的活动为例,大年三十慰问留沪过年和在院做科研的学生,送上礼包,医院当晚为留院研究生预备免费水饺供应;慰问留沪研究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慰问金,提醒他们在假期中做好防护,安全过年;在留校学生间开展“口罩卫健康,冬日暖人心”口罩赠予及“迎新春,送祝福”赠送窗花、福字、挂饰和对联活动;开展“新年晚会”“看电影谈感想”“秀秀我的菜”等线上活动。
记者在中山医院发现,不少医务人员还拿着“中山牛”的玩偶。副书记李耘告诉记者,即将迎来的农历牛年,对中山医院还有一层特殊含义,中山医院发起之年正是牛年,所以如果中山医院也有属相的话,就是牛。
防疫依旧是首要任务
“中山防线”、发热门诊再度升级
“我们将保持动态统计医院所有人员的在沪、离沪、返沪情况,医院人员构成复杂,统计不单是为过年做好后勤保障,更重要的是,防疫依旧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汪昕告诉记者,中山医院根据市防控办、市卫健委等部门的要求,始终在不断加强防疫能力与能级,比如,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从最初的单日1500人次,发展到现在的单日上万人次,速度、质量双升;针对内部员工开展更科学、精细的分层次核酸检测主动筛查方案;对病家方面严格落实陪护、访客探视制度。
此外,发热门诊再度升级,全新的发热门诊深度贯彻“平战结合”理念,配备负压病房、负压手术室,确保当突发疫情来临时,有足够的应急储备能力。
中山医院原地过年人合影
“国内本土疫情的出现,让我们深深意识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一家医院、一个社区乃至一座城市,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必须不断提高防护等级,提高防疫技术含量与储备。”汪昕向记者强调:防疫,这根弦时刻不能松。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袁婧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