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其微博上发表文章,针对上海出现的本土病例,表示虽然病毒狡猾,不会一直按照导演的剧本在规定的时间出现,但迄今为止,这波疫情终究还是在预计的轨道上朝着尾声而去。
张文宏表示,病毒是有寿命的,传播链也是有寿命的,中断传播链是防控的终点,防控需要的是我们的耐心与勇气,需要广大民众的配合和包容。
张文宏医生的该篇微博全文如下:
疫情终结终有时,我们需要的是耐心、勇气还有包容
精准防控的链条还在延伸,昨天通过对确诊病例的密接者的持续监测,经防控部门再次主动监测筛查,在传播链上再发现一例病例。即使是精准防控,防控的重点也有分层,散发病例不会一直发生在眼皮底下,但争取能在目光所及之处。迄今为止,这波疫情终究还是在预计的轨道上朝着尾声而去,虽然病毒狡猾,不会一直以你导演的剧本,规定的时间出现。
昨晚原本是参加中美新冠防控合作圆桌会议。但还是被叫去疾控参加密接者再追踪筛查结果分析,和专家组制定后续方案。我去的时候,上海多团队正在有条不紊地布置各项病毒再筛查阳性后的应急响应。工作间隙,向领导请假两小时,理由是想和上海老乡崔天凯大使见一面(此处略有点凡尔赛,见谅),参加中美新冠防控圆桌会议。
当晚的中美新冠防控圆桌会议是由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艾伦会长共同发起的,从技术层面探讨中美合力应对新冠疫情。对于当前全球疫情蔓延情况下如何尽快进入常态化防疫状态,促进社会经济与交流正常化,避免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进入停顿,引发更大的次生灾害。
会议开始之前照样是寒暄,当着很多外国专家,崔大使在对面的云端用中文说希望如约回到上海小酒馆聚一聚。去年也是这个时间,中国和美国疫情都很严重的时候,应崔大使邀请,和旅美中国留学生以及侨胞有过一次对话。崔大使出生于上海,长期旅居在外,说期待来上海里弄旁边小酒馆喝顿老酒。这句话说过也有一年了,他也未曾回来过,更不用说这个春节回来过年了。全球疫情蔓延期间,春节就地过年看来不仅仅是就我们这些医务人员,大使也一样。
中方出席者除崔天凯大使外,有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高福院士、陈冯富珍博士、傅莹大使、吴尊友博士等。美方出席者包括拜登总统新冠肺炎首席医学顾问福奇博士外,还有美国CDC首席医务官米沃尔夫、著名病毒学家何大一博士、哈佛医学院全球卫生系主任法默,前CDC主任费和平、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局长汉伯格和麦克莱伦等。
会议上,美国NIH的福奇教授提到,“我们应该持续努力,坚持研究,推动疫苗接种。我们与其追着病毒的突变跑,更应该研发广谱并可以避免病毒突变风险的新冠疫苗。我们应持续和中国合作,寻求全球范围内解决病毒的问题”。
在圆桌讨论时间,主持人问到我,谈下对未来世界回归正常,疫苗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
对于疫苗,我的观点自始至终是一贯的。我不认为目前是讨论哪种疫苗是最好疫苗的时候。各种疫苗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一点就像脊髓灰质炎疫苗,在仍有疫情流行的地区,疗效更高的减毒活疫苗更合适,而在几乎没有疫情的欧美国家,灭活疫苗则更为合理,可以更容易推进建立大范围的免疫屏障。现在全球范围内急需尽快建立免疫屏障,否则因为逃避疫苗保护的变异株有可能会获得迅速进化,全球的重启可能会再次延后。所以,我们现在的重点是停止争论,共同加大对疫苗的宣传,不再争论孰优孰劣,中国有句老话,入乡随俗,现在最为重要的是迅速推动疫苗的接种。
会议结束后,回到疾控会议室,已经是深夜,主管领导和专家组都在等最后一批样品的检测结果。在超大型城市实施新冠疫情的精准防控并非高大上,而是脚踏实地,在细节上不遗余力,通过动态追踪和奔跑,把病毒从人群中精细地划分出来,并通过防疫部队的奔跑,形成动态的安全带,直至病毒传播链的结束。病毒是有寿命的,传播链也是有寿命的,中断传播链是防控的终点,防控需要的是我们的耐心与勇气,需要广大民众的配合和包容。
在疫苗全面接种之前,今后全国范围内不能保证没有散发病例,除非我们放弃正常生活。但是维持民众的正常生活,就需要广大民众的支持和理解。离开了民众的配合,我们难以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各地情况有异,采取何种防控模式都是见仁见智,但是目标终究是一致,就是防控要持续有效,社会经济生活要尽量保证。国内各地乃至全球各国都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们需要的不是争论,而是依靠广大民众对病毒的警觉之心,依靠广大民众坚持口罩、洗手与社交距离“三件套“保护自己,依靠民众一旦有症状,快速就医及早启动预警体系。现阶段,防疫部队做到及时响应不延误,精准应对不放过,动态清零常态化。在疫苗普遍接种之前,这将是我们和病毒持续作战而民众最大程度维持正常生活的所谓常态化抗疫。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唐闻佳 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