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如何继续保持学科高速发展、继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今天(12月12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幕的第三届“亚洲医学周——亚洲医学创新与发展论坛”上,学科发展策略与科室管理创新成重点探讨话题。
论坛为期两天,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指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协办。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阴霾下,亚洲医学周如期举办犹如一缕阳光,为亚太乃至全球医务工作者注入发展信心。
日前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进博会再度向世界传递强烈信号:要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的共同开放,致力于推进合作共担的共同开放,致力于推进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在多方努力下,第三届亚洲医学周如期而至,论坛即围绕“全力以赴、携手共进”主题,聚焦疫情防控、智慧医疗、肿瘤防治、检验医学、心血管疾病等,为各国医疗机构与创新型医疗企业提供有效交流平台。
论坛开幕式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邬惊雷,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分别致辞,介绍了医院、学校和上海市的抗疫工作,高度赞赏中山医院为亚洲医学事业发展、尤其是为全球抗疫作出的努力。亚洲医学周主题曲《WHAT IF》正式首发。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亚洲医学周交流平台和“一带一路”肿瘤防治联盟对国际抗疫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中山医院副院长顾建英介绍,中山医院自接到疫情消息后,于今年1月20日就成立了医院应对疫情领导工作小组,统一号令,各司其职。在此期间,1月23日,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钟鸣成为上海最早驰援武汉的专家之一,之后中山医院派出四批次百人医疗队奔赴武汉,积累着多学科协同的救治经验。
据悉,这些做法均已写入《新冠肺炎防治复旦中山方案》,于4月8日向全球发布,并被译成英语、西班牙语、法语等多国语言,供全球同道免费下载,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各国卫生健康界的高度认可。
不仅于此,中山医院多次与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视频交流、线上会诊和病例讨论。
吴凡教授
围绕新冠肺炎时期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后医院管理面临的挑战与策略转变,论坛上,全球交流“战疫智慧”,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Charles Wiener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兑现21世纪信息造福患者的承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防控新冠疫情专家组成员吴凡教授分享《COVID-19的中国响应》、尼泊尔的Dr.Shail Rupakhet和巴基斯坦的Dr. Zulfiqar Ali Soomro分别介绍了各自医院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四个报告凝聚了各国医院管理专家的智慧、信心和思考。
此后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翟晓文以及来自澳大利亚和尼泊尔的专家围绕新冠疫情常态化与医院管理创新开展讨论。这几位嘉宾中不少都曾带领医疗队逆行武汉。
在三场专科论坛上,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等学者专家将就检验管理、肿瘤管理和泛血管学科的建设展开交流。
论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全国各地以及欧美、亚洲、澳洲等地的专家学者参与大会视频演讲、连线讨论或亲临现场作报告。
亚洲医学周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2018年创建的亚洲医学交流平台,旨在服务“健康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上海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凝聚亚洲力量、分享国际经验。前两届亚洲医学周以“创新、合作、发展”和“协同创新,持续发展”为主题,并成立了“复旦中山‘一带一路’肿瘤防治联盟”,吸引了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近40家医疗机构的专家参与。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山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