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病情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大肠癌在我国每年新发病数为37万,上海发病率为全国第一,且年龄日趋年轻化。大肠癌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发病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不良饮食、运动减少、遗传因素。某种程度而言,正是因为现代人吃得太“好”了,才导致大肠癌如此高发。
祸首一:不良饮食
临床上,大肠癌患者不乏40岁左右的中青年人。大肠癌本是老年人好发的疾病,为何年轻人也会患病呢?这些年轻的患者有一些共同的爱好:喜欢吃肉、爱叫外卖,不喜欢吃蔬菜水果和粗粮,甚至连碰都不碰。
日常生活中,过多摄入动物脂肪及动物蛋白,缺乏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食品,是大肠癌最直接的危险诱因。过去因为物资匮乏,大众普遍吃的是粗粮和蔬菜,看似艰苦的生活条件对于肠健康来说,却是相当有利的。
有效预防大肠癌,在日常饮食中,我们不妨少吃一点红肉(牛羊猪肉)、少一点肥肉、多一点蔬菜水果、多一点五谷杂粮(番薯、地瓜、糙米)。特别需要提醒年轻人的是,一定要少叫外卖。外卖大多为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其原材料的质量、烹饪方式也很难保证,这对于大肠健康来说相当有害。
祸首二:运动减少
如今大肠癌高发,和大众运动减少也有一定关系。老年人肥胖有一个鲜明特点,即肚子大,这其实是内脏脂肪多的表现之一。肥胖会使人体内产生很多炎症因子,诱发肿瘤,因此保持健康的身材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建议大家增加运动量,且运动强度也要达到一定量,运动时心率应达到110次/分钟以上。比较适宜的运动为游泳、快走。老年人也需要进行一些阻抗锻炼,增加肌肉。肌肉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有一定预防肿瘤的作用。
祸首三:遗传因素
大肠癌有遗传易感性,如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的家族成员中常存在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应视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有些病如家族性肠息肉病,已被公认为癌前期疾病;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与大肠癌的发生也有较密切的关系。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肿瘤,尤其是患有大肠癌,那么就更要警惕大肠癌。
在这里,建议大家40岁以后每年都要做大肠癌筛查,有家族史的人群应更早进行肠镜检查。
作者:庄成乐(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