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银忠(左)送病人出院。 (受访者供图)
11月上海首例新发本地新冠肺炎病例王某某,昨天上午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出院。
“他在这里住了20天,经过我们多学科团队的个体化治疗,其实前几天症状就已经没有了,只是当时核酸检测还没转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务部主任、感染与免疫科主任医师沈银忠说。自1月至今,他参与了公卫中心每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救治。对每一个病例的情况,沈银忠都了然于胸。如今,他依然坚守在此,参与守护城市的健康,并将新冠肺炎救治的中国经验及时传递给世界各地的同行。
把公卫中心“应急队”打磨好
如今的公卫中心,还住着50多位新冠肺炎病例。除了几例本土病例,其余皆为境外输入病例。但是,沈银忠每天的忙碌从未间断过。每天6点多起床后,他会先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复习”一遍病人的情况,8点半开始交班查房,和其他专家一起研判每一个病例的进展并立即“对症下药”。中午11点线上查房,再对重症和危重症病例进行重点探讨。晚上8点的专家讨论时间,沈银忠还要召集本院专家“复盘”当天的病例情况。
“之前疫情高峰时,公卫中心有很多市区医院的医护人员驰援,但现在除了一些市级专家轮流驻守,这里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都是我们本院职工。”沈银忠介绍说,“所以我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治疗方案和流程,磨练我们自己的队伍。由于眼下绝大多数病例为境外输入,我们的救治策略也有了针对性变化。”
公卫中心现已配备了充足的预备医护救治力量,可以根据收治情况随时调整进入应急病房的人员数量和组成,让患者一到医院就能得到及时救治。此外,院方也会为患者提供语言翻译、多样化餐饮以及心理支持等个性化服务。而面对有些新来的病例变化的病情,哪怕在深夜,沈银忠也会随时召集大伙开视频会议,寻求解决方案。
将中国“好经验”传递给世界
参与上海新冠肺炎救治以来,沈银忠已经习惯了每天睡觉的时间不会早于凌晨一点。因为即使结束当天工作回到宿舍,依然有案头工作或国际视频会议在等着他。
就在前几天,他刚刚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药物干预新冠肺炎诊疗的讨论以及相关指南的制定与更新。“有了这样的指南,全世界的医生都可以及时评价和调整临床诊疗方案,减少不必要和不合理用药,让临床救治方案更趋精准。”沈银忠说,尽管国内疫情早就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当前新冠病毒在全世界依旧呈蔓延之势,作为一线专家,他发自内心地希望中国声音传得更远、更响,把我国救治的成功经验及时传递给国外的同行。
他清楚地记得,今年应邀前往日内瓦出席WHO新型冠状病毒研究与创新论坛时的一个“小插曲”。在参加一个分论坛时,沈银忠由于其他会议迟到了5分钟,没想到他一进去,原本已“满员”的会场内,所有人都起身给他让座,整场讨论中,他成了“热点人物”,大家问题一个接一个。“那一刻,我由衷地感到公卫中心也可以在国际舞台拥有话语权,也可以为全球的疫情防控作出我们的贡献。”此后,沈银忠先后应邀参与了十多个国家的医学专家视频交流会,把我国抗疫的成功经验,传递到世界各地。
在沈银忠看来,人类历史上的每次重大疫情,都能从人类自身的行为习惯上找到蛛丝马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向我们揭示了文明生活的重要性。“疫情防控要取得成功,一定有方方面面的努力,也一定离不开所有人的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终将过去,但大家由此形成的良好健康习惯应当一直保持下去。”
>>>相关链接
人物小传
沈银忠,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务部主任、感染病学博士、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冠肺炎相关指南制定工作组成员。目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千余例,他参与了全部患者的救治和管理,并开创性建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随访制度。他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临床专家参加了“WHO新冠肺炎临床管理指南”第一版的制定和此后三次指南的更新和修订。
2020年9月,沈银忠荣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20抗击新冠疫情优秀个人奖。
作者:王星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丨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