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面对偶发的零星本土病例,市民既不必过于担心也不应放松警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需牢记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做好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防疫戴口罩,非常有必要。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急性传染病防治科主任潘浩为市民再划重点——
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及相关陪同人员,赴医疗机构就诊或前往公共场所(场合)时,必须佩戴口罩。
相关从业人员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人员等在岗期间,依据执业规范和有关规定,必须佩戴口罩。
市民在乘坐轨道交通或长途客车,进入医疗机构、福利机构及学校等国家有明确要求的场所时,必须佩戴口罩。年老及体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
他建议,市民外出时随身携带口罩,在密闭空间内、人群密集区、需要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建议视情况佩戴口罩。
除勤戴口罩外,市民同样应牢记正确的洗手方式。
潘浩说,洗手正好使用洗手液或肥皂以及流动水洗手。正确洗手不仅可以应对新冠肺炎,还能有效预防流感、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多种传染病。要注意的是,洗手时需采用正确洗手方法,洗手时长不少于20秒。
要注意的是,如果市民朋友近期曾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或接触过自中高风险地区来沪或返沪的人员,或曾与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病例有接触史,应主动报告卫生部门,并进行健康监测和新冠病毒检测。
此外,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应避免近距离接触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
那么,市民一旦出现可疑呼吸道症状时怎么办?潘浩建议,一定要及时就诊,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就诊时患者和陪护人员均需要佩戴口罩。
如有可疑流行病学史,患者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前往医院途中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
同时,市民生病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的场所,不带病上班、上课,确需外出时要佩戴口罩。
在咳嗽或打喷嘘时用纸巾、毛巾或肘部掩住口鼻。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及时清理被污染的区域和物品。
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至医院开展进一步治疗。
作者:李晨琰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文汇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