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宝惠教授
每年11月是全球的肺癌关注月,11月17日是国际肺癌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将癌症作为防治重点,明确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
肺癌在我国的每年发病人数约78万,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病人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因此,肺癌5年生存率的提升将十分有助于癌症整体5年生存率目标的实现。
11月8日,由中华肺癌学院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臻知笃行,呼吸与共——肺癌免疫治疗新航道”全国启动会在上海召开。中华肺癌学院院长、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表示:“过往,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往往不到一年,现在很多患者凭借新的治疗方式活过了八年,甚至十年,因此未来我们有信心将肺癌变成‘慢性病’。在肺癌免疫治疗领域,我们国家也在做一些研究,相信很快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来自中国的声音。”
“肺癌之王”,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缓慢
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5%,小细胞肺癌约占15%。肺癌亚型不同,发病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等都有很大的差异。随着医学的进步,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近几十年来进展缓慢,一直是肺癌治疗的难点。
小细胞肺癌可以说是“肺癌之王”,是肺癌中侵袭性较强的分型,有着恶性程度高、细胞增殖快、病情进展迅速、患者预后差等特点。小细胞肺癌患者往往在早期时症状并不明显,一旦出现症状常表明肿瘤已侵袭至身体其他部位,尤其是脑转移和肝转移,多伴随症状有咯血、持续性咳嗽、胸痛、气喘、食欲不振、异常疲倦、脸部和颈部肿胀等。
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病情早期就会出现癌细胞远处脏器转移,尤其是脑转移和肝转移。韩宝惠教授介绍:约2/3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初治时即被诊断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小细胞肺癌治疗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临床治疗手段只有放化疗,虽然对放化疗敏感,但放化疗后易复发,中位总生存期往往不到1年。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值得关注的是,吸烟与小细胞肺癌的关系尤为密切,在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吸烟史的患者达到95%以上。并且,吸烟对小细胞肺癌发病的影响随着吸烟的年限及频率增加而呈正相关,吸烟已成为导致小细胞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
免疫治疗成为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推荐方案
多年来,针对小细胞肺癌的各种创新药物研究的绝大多数试验都以失败告终,几乎没有重大治疗进展,小细胞肺癌治疗需求远远未被满足。令人鼓舞的是,免疫治疗的出现掀开了小细胞肺癌治疗新篇章,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借助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以摧毁肿瘤细胞的一系列免疫相关治疗方式,具有提高免疫系统识别排除肿瘤细胞的能力、对正常组织影响轻微等特点。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疗多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
在免疫治疗之前,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非常缓慢,举步维艰。韩宝惠教授谈到,由于缺乏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指南一直没有更新。免疫联合治疗是小细胞肺癌中更有发展前景的治疗策略,首部专门针对小细胞肺癌的CSCO指南《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0》,将PD-L1免疫抑制剂联合化疗列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推荐方案。韩宝惠教授分析,免疫联合治疗将成为趋势,相信未来小细胞肺癌将迎来更多的治疗方案。
提高诊疗水平,促进小细胞肺癌规范化诊疗
肺癌是受高度关注的癌症领域,近年来肺癌治疗手段一直在迭代更新,这对各地临床医疗机构的学术和诊疗水平以及规范化诊疗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免疫治疗是日前最新进展,亟需临床医生掌握规范化的免疫治疗手段,并探索新进展。
“肺癌规范化诊疗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提高规范化的诊疗,应该包含不要过度诊断,不漏诊、漏治。而针对新的治疗手段,更应该要强调规范化治疗。”韩宝惠教授说。
2019年11月,中华肺癌学院成立,团结和组织了国内最广大的肺癌相关学术领域的专业人士,制定更新肺癌相关的诊疗规范,致力于在全国的专科医生和基层医生范围内进行培训、普及和推广诊疗方案;打造线上线下业务交流和继续教育的平台。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造福肺癌患者。
随着医学的进步,免疫治疗等创新疗法的发展,以及肺癌规范化诊疗的推进,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入了新时代,相信越来越多的患者将获益于创新疗法,其总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也将不断得到改善。
作者:唐闻佳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