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11月10日),针对疫情最新情况,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更新微博称,上海临床救治专家组已会诊上海本土病例,并“喊话”大众:希望大家能越来越习惯当前的抗疫策略,不要因为出现偶发的病例,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今天中午,上海临床救治专家组集体会诊了上海本土病例,病情不重,但这个病例引起了各界关注。”张文宏在微博中说,上海偶发一例病例,虽与进博会无关,但仍牵动大家的心,特别是后阶段的全球抗疫所面临的风险为大家担忧。
是否需要担心?张文宏在微博中以11月10日闭幕的进博会为例分析:“这次进博会从人员流动与货物流动来看,均是疫情之后最大的国际交流盛会,由于做好了很好的输入货物与人员的管控与检测,为疫情期间成功举办国际盛典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在疫情期间,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在防控有保障的情况下为维持世界经济正常运转提供了信心。”
一座超大城市如何应对疫情,如何在疫情之下办国际盛会,张文宏称,“上海今天正在向全球直播下做这张答卷”,表现“圆满”。
在他看来,在全球疫情蔓延的今天,除非中国停止与外界交流,否则时刻会有物流和人员交流中带来输入病例的风险。关键在于出现病例后,上海团队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应对。
“当前,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没有本土病例。但这不是我们停止与世界交流的理由。新常态的疫情防控就是要继续维持一定程度国际间货物与人员交流,管控好输入风险,特别是对于偶发病例的风险管控,是保障未来一年乃至两年我们新常态生活的保障。”张文宏称,在面临输入风险时,必须始终保持和加强发热门诊的监测与检测能力,做好对病例的最快发现;同时要始终保持强大快速的病例追踪能力,“按照中国目前的经验,我们的追踪能力总是能快过病毒的传播能力,因为我们的追踪跨越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一直延伸到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总能跑到病毒的前面。我们会扩大病人的接触范围,实施扩大检测,发现潜在的病例。这种策略,就是‘新常态’下的‘动态清零策略’。”
“上海安好,天津安好,喀什安好,中国安好!”张文宏以这句话结束本次微博“喊话”。
作者:唐闻佳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