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迎来了一次特殊的会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出现在了病例讨论的圆桌上。
上海救治专家与武汉抗疫专家齐聚一堂,利用短短午餐1小时,十几位专家与隔离病房内的救治组连线会诊,就目前院内两名重症患者调整救治方案。
截至10月27日8点,市公卫临床中心共收治82例新冠肺炎患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5例,总共8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
目前,2例重症患者的救治情况牵动人心,据上海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介绍,目前两位患者病情稳定,情况逐步好转。
重症患者来了,专家连夜来查房
10月22日傍晚,市公卫中心来了一位让救治专家“胆战心惊”的病人,起病急、病情重,用张文宏的话来说,“离危重症仅一步之遥”。
“入院时,确诊患者61岁的郭老伯主诉高血压史,否认糖尿病史。”市公卫中心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晓林记得,当时患者的情况非常不好,入院便被确诊为重症。
决不能让轻症患者发展成重症,重症患者发展成危重症!当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急急赶来,联合市公卫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主任朱同玉来了次深夜查房。与此同时,张晓林、感染与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陈军两位高年资医生第一时间进驻病房,并为其安排24小时特护。
“患者病情太重,我一度认为在24日时发病会到达高峰。但当天医生反馈,病情稳住了。”市公卫中心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李锋十分感慨,高强度、高密度的查房挡住了新冠病毒进一步侵袭的魔抓,这意味着此前所形成的救治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谈及郭老伯的后续治疗,张文宏直言,目前患者正全面进入恢复期,建议将治疗意义不是非常明确的药物全部停掉,“药用得越多,肝功能恢复越慢。”他表示,用药要做减法,此时对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营养支持与密切观察。
援鄂专家上海专家“大会诊”
在此次讨论中,另一名重症患者为33岁的小屈。10月25日入院时,他的心率一度高达137次/分,不吸氧时氧饱和度为80%。经过两天救治,目前小屈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心率也从137降至88次/分。但令专家们头疼的是,患者血糖不稳,最高时血糖一度达到22.6毫摩尔/升。
“使用维生素C之后,对血糖影响比较大。”考虑到患者已使用两天维C,毛恩强认为可考虑减量。另外,患者目前血糖不稳定,考虑用胰岛素泵继续治疗。
摆在专家面前的另一个难题是,小屈消化出现问题,入院至今尚未排泄。“一定要疏通肠道!否则可能会面临肠源性感染的可能。”张文宏说,目前患者应进一步加强营养,考虑到激素可能会对血氧控制带来影响,他建议先停掉激素,每日补充白蛋白,同时密切关注后续病情变化,加强监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说,患者肠道积气严重,目前中医专家组已经制定了两套中医诊疗方案,调整小屈的消化道功能。
再次回到新冠的战场,不同的是,此次与钟鸣并肩作战的是上海的专家团队。“在武汉,很多糖化高的患者指标控制很难,目前患者血糖控制到10毫摩尔/升,已经体现出救治的成效。”他建议,可以进一步加强免疫治疗,注意营养。
两个重症病例讨论完毕,不到1小时的时间,高效的背后是近10个月来,专家团队日复一日、慎终如始与新冠病毒交手的底气。
在病例讨论最后,专家组还就另一位患者是否出院开展讨论。
71岁的女患者自发病入院至今已30日。上海市肺科医院党委副书记徐金富表示,该患者新冠肺炎治疗很成功,核酸检测已多次阴性,肺部影像学也在吸收好转中。“患者已经不具备传染性,可以从新冠隔离病房出院,转至普通呼吸科病房进行抗纤维化及常规治疗过渡,择期出院回家”。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秦净表示,除钟鸣外,市卫健委还邀请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王振伟等武汉抗疫专家共同参与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援鄂专家、上海专家“大会诊”,强大的救治力量必将为患者的生命筑起坚实保护墙。
作者:李晨琰
摄影:范忭忭
责任编辑:樊丽萍 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