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医生,最近我的血压有些不稳定,您给看看。”丁阿姨话音未落,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戴慧敏,就已通过电子系统调阅出了丁阿姨近期的体检报告,各项指标一览无余。
依托智能化信息设备,全科医生手中的“武器”越来越多,居民对于“家门口医院”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根据市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1+1+1”签约居民达79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400万,经长护险需求评估的失能老人签约率近九成。全市十大服务行业满意度第三方测评显示,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连续四年名列第一。
老百姓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人气缘何如此之高?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听到的高频词是——“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居民从家步行15分钟,便能到达医疗服务机构、获得高质量的基层诊疗服务。
五年来,上海所搭建的以全科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使得老百姓小病不出社区,大病“直通”专家专科。最新统计显示,上海共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培养超过2万余名全科医生。越来越多的居民正将自己的“健康管理权”安心交付到全科医生手中。
便利又实惠,全科医生管起一家人的健康
今年67岁的丁阿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项基础疾病。详细问诊后,戴慧敏为她开了长达2个月的降糖、降压药长处方,还不忘叮嘱:“要定期监测血糖,忌糖饮食,适当运动。”
“以前,我一个月就要来做一次慢性病随访,现在两三个月来一次就行了。”丁阿姨说。受疫情影响,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患者就诊有诸多不便,好在全科医生及时提供了便利措施: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的门诊慢性病患者,最多一次可开具三个月用量药品。
市民看病的这一系列便利,源自“长处方”和“延伸处方”政策。因时制宜,五年探索,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如今全科医生越来越能发挥其在初级诊疗、疾病甄别、合理转诊等方面的优势。全科医生的优势越明显,得到的信任自然也就越多。
为何愿意留在家门口?70岁的松江居民倪老伯回答很实在:“实惠!”倪老伯患肾病多年,以前每次都要到远在14公里外的松江区中心医院做腹透,如今他只需步行十来分钟,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还可享受全科医生定期上门指导,中心医院专家也能随时查看检验结果。一年下来,仅医药费就省了1万多元。
“散散步的路程就能把治疗全做了。”倪老伯直言,不仅自己看病越来越方便,家里的孙女、儿子、儿媳也全都签了约。“全科医生把我们一家的健康都管了起来,我很安心。”
社区医院“更名”,全科医生底气更足
老百姓为什么愿意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提高就诊质量、改善就医体验至关重要,而提升全科医生的专科诊断能力是关键。
2018年,南翔镇居民迎来一大利好: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更名为“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了我国第一家正式冠名大学医学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成功跻身“同济系”,小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下子热闹起来。“同济医院的专家教授隔三差五便来坐诊、带教;国外的医学专家也来了,通过门诊带教展示国外全科门诊标准化接诊流程,还分享全科医生的自我管理体系……”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盛飞告诉记者,大学医学院主动“下沉”,直接参与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科医生的能力提升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成效直接反映在就诊量上,每日吸引千余人次前来就诊。
当社区这块网底铺得越扎实,居民的获得感也就越强烈。
在青浦区,练塘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开出“首席医生工作室”,邀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年资专科医生担任全科医生。除承担社区首诊工作外,他们还负责在职全科医生的定期考核,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全科医生人才梯队。
在普陀区,包括利群医院在内的二、三级医院设立全专联合办公室,直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1+1+1”双签约服务模式。“在导师制度下利用专家资源组建全科医生团队。”普陀区卫健委主任邓海巨介绍,仅今年上半年普陀区已开展3000多户家庭“双签约”。上级医院专家给力“撑腰”,全科医生的底气更足了。
从“看病开药”到“管理健康”,医生组建“1+1+N”团队
五年来,从只会开药的“小医生”到家门口的“贴心人”,上海居民对于全科医生的认识正不断发生改变,全科医生也有了新任务:从看病、开药、转诊,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在上海,全科医生健康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向前迈进,由原先的“一个人”变成“一个团队”。
“我们的全科医生团队由1名全科医生、1名护理人员以及院内的公共卫生人员、中医医生、心理医生、健康管理师、临床药师等组成。”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唐岚说,患者来了,全科医生不仅要对症开药,还要管理健康。
如何将手中签约居民的健康都管起来?唐岚向记者展示,在上海市社区医生签约服务云管理平台上,医生以年龄、病种为特征有序划分签约居民。根据居民的来院次数、配药情况,健康管理师会跟进健康管理评估。
为了让健康管理更方便、更智能,上海落地了全国第一朵“健康云”,提供网上签约服务,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去年起,全市首批80家智慧健康小屋开始入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等地。居民在家门口进行基本健康状况自助检测评估,时时更新“健康档案”,上传至“健康云”,以便全科医生查看。
疫情期间,在充当疫情防控“社区健康守门人”的同时,全科医生同样有力支撑了社区联防联控。回顾这五年的发展,市民与全科医生的距离越来越近。
目前,全市提供儿童常见病诊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从2013年的23家增至125家,患儿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儿童初级保健与基本诊疗。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双休日门诊,推进全科医生在线签约、健康咨询与互联网诊疗。这也契合了市卫健委推行分级诊疗的最初设想,疑难危重到大医院,预防、康复留在社区。
作者:李晨琰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