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是指儿童反复出现自主或不自主啃咬手指甲的行为,属儿童常见不良习惯行为,一般始于3-6岁,多数儿童随年龄增大后,症状可自愈,少数顽固习癖者会持续到青少年甚至更晚。
经常咬指甲会导致指甲短、不能覆盖指端,严重者可将指甲或指甲周围皮肤咬出血、感染,引发甲床炎、甲沟炎、指甲脱落或手指变形。
咬指甲不一定就是寄生虫感染所致,却是儿童感染寄生虫的主要来源。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儿童肠道寄生虫病,环境被蛔虫卵污染,蛔虫卵通过手和食物进入体内,特别是儿童喜欢用手抓取食物入口,常常吮指头,儿童的指甲缝中很易藏有蛔虫卵,所以极易造成感染。如果伴有长期反复腹痛,确实要考虑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建议到医院通过验血及大便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驱虫治疗。
有研究认为,咬指甲与某些微量元素缺乏有关。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如铁、锌、铜、碘、铅、铬、钴等,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对人体必不可少。儿童的许多疾病与微量元素有关,缺乏或过多都可能致病。微量元素的缺乏,如锌元素缺乏,会表现出乱吃物品,比如指甲、衣物、玩具、硬物,严重者发展成异食癖。儿童总爱咬指甲,并伴有消瘦、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应带去医院进行微量元素检查。
也有研究认为,儿童咬指甲癖与紧张忧虑的心理有关,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有些孩子由于咬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反过来又会产生焦虑的负面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所以,在矫正该行为时,家长要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不可呵斥、打骂,不可嘲笑、恐吓,不可粗暴地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强行拉出,应向儿童讲清危害,培养健康习惯,例如经常修剪指甲,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平日里,家长也要多和孩子相处,交流情感,引导孩子多参加户外锻炼,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育。
作者:蒋文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南院检验科医师)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丨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