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第二届“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活动开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邀请了部分市民代表和职工家属代表,来到十院骊山路临床医学实训中心、智慧科普馆,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习心肺复苏急救措施,高科技创造的实景体验让大家直呼厉害。
戴上VR眼镜后,体验者可以看到“患者”猝然倒地的具体环境,比如公园、街道、地铁站等,这个场景也会在现场大屏幕上投屏显示,虚拟仿真技术让心肺复苏教学更具急救现场的真实性。
随即,十院重症医学科姜维医生告诉体验者,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措施。模拟现场两侧、体验者穿戴的手套,以及模拟人身上都安置了动态捕捉摄像头,可以捕捉到体验者的操作动作、动作频率等等,形成一系列数据传输到电脑中进行现场分析,能及时反馈出体验者动作是否标准,按压频次是否够,按压力度是否达标,“患者”是否能被有效救回。
即便是模拟演示,现场也感受到了非常紧张的急救气氛,当模拟人心跳恢复的瞬间,体验市民忍不住长吁一声,整个人的状态也随之放松下来。
亲身体验之后,大家更是深刻感受到心肺复苏培训普及很有意义,同时感叹救人着实不易,一直以为只要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按压几下就可以了,但今天有医生指导,自己又实际试了试才发现,其实按压的位置、手势都有讲究,而且对体力考验也很大,自己试了以后感觉都快虚脱了,不由地对医务工作者深表敬佩!有些体验者表示,以前也参加过心肺复苏的培训,但是场景比较简单,这次模拟更加真实,学习得也更到位了。
当天“开放日”上,曾经在年初新冠疫情期间援助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十院医护们,还手把手教市民如何正确穿脱防护服。体验者们表示,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再戴上口罩、眼罩、手套,人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就像身处桑拿房里,闷热、汗流浃背、呼吸也变得有点急促,恨不得马上脱下来,真难以想象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穿着防护服如何能坚持那么长时间的工作,而且个个都干得如此出色。
一想到现在不少医务人员仍然坚持在采集核酸检测标本一线,高温下穿着防护服工作,十分不易。有些体验者是十院职工家属,有了这次体验之后,更加理解自己的父母、爱人、孩子工作的辛苦与价值,纷纷表示回家后要好好犒劳家里的白衣天使,会全力以赴地做好家里的后勤保障,让他们能更加安心地工作。
作者:杨静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院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