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到心内科病区31床,一眼就看到精神气十足的李爷爷,正喜滋滋的和老战友们挨个报平安:“一切顺利,请同志们放心!”
声如洪钟的老爷子,如果不是还穿着病号服,难以想象几个小时前,他还躺在手术台上。
沪上同类手术最高年龄纪录
“真的一点感觉也没有。”今年92岁的李爷爷是个活脱的“老顽童”,他摸着心口,神秘地说,自己好像做了一个“假手术”。
半年前,李爷爷因反复头晕黑朦来到瑞金医院心内科谢玉才主任医师门诊,被诊断为心房颤动伴慢室率。
心动过缓,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通常指每分钟心跳在60次以下,如此的心跳频率将无法保证心脏在日常活动或正常运动时输送足够的血液到人体各器官。
年龄大,肺部条件也不好,容易有囊袋、导线的并发症,而且房颤伴心率慢。综合考虑了患者的情况,谢玉才认为,安装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是目前最适合李爷爷的方法。
“老人血管条件不太好,而且卵圆孔未关闭,手术中要避免心脏承受过大的压力……”虽然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已是驾轻就熟,但手术前一天,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吴立群主任团队还是进行了仔细的预案分析,确保万无一失。
8月20日下午两点,在局部麻醉后,吴立群主任及谢玉才、潘文麒和凌天佑医生通过股静脉穿刺,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到患者的心腔内部,专家们借助 X 光透视画面经三次确认,起搏器抵达右心室最佳位置,这也宣告,沪上同类手术的最高年龄纪录被再度刷新。
2天后,李伯伯就要出院了。吴立群主任说,伴随医学技术的迭代进步,年龄不再是手术的绝对门槛,对于超高龄患者,无导线起搏器有更低的并发症、更短的手术和住院时间,它的问世为患者提供了更优的选择。
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优势?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无需植入心腔和血管内的导线,也无需制作囊袋,患者在植入后无伤疤、无切口,且无导线起搏器寿命预计12.8年,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晚年的生活质量。
■与传统起搏器比,无导线起搏器体积小,这颗胶囊状起搏器比现有传统起搏器小90%,重仅 2克。
■避免了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的囊袋并发症、导线并发症。
■传统起搏器在静脉穿刺时,可能会对肺部造成损伤,引发气胸等等,而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状况相对较差,穿刺难度增加。而Micra无导线起搏器可从股静脉进入,不会发生以上状况。
■减少术后恢复时间。传统起搏器在术后需要静卧6-12小时,且6个月内植入肢体不能有剧烈运动。而Micra无导线起搏器术后1-2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两天后即可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传统起搏器会在前胸留下明显开口和疤痕,且伤口较大,年长患者恢复情况较慢。然而Micra在植入后患者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既改善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自信心。
■无论是使用1.5T还是3T全身核磁共振,都可兼容。磁共振检查一般不建议带有传统起搏器的病人做,因为磁共振的脉冲和强磁场会影响起搏器的正常运行。随着年龄增长,MRI需求增增大,兼容MRI的起搏器为患者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选择。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更推荐哪些人?
■年纪较大人群。比如,老人如果使用传统起搏器,会明显增加手术风险。
■合并疾病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比如,存在肺气肿、肺大泡、或肾功能不全等的病人。
■生长发育期间的青少年。对他们来说,如果植入传统起搏器,体内的导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过多的导线必然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
■解剖受限患者。比如既往有多次起搏器植入造成血管阻塞,无法从前胸部植入传统起搏器的患者。
■不愿在前胸留下疤痕囊袋及导线植入的患者。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