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上海的早晨哪里最热闹,菜市场作为“居民吞吐量”大户绝对排得上号。提着环保袋、推着小菜车的叔叔阿姨们穿梭在菜市场的摊位前,为一日三餐精打细算,生活顿时充满了烟火气。
老百姓的生活与菜市场息息相关,梅雨潮湿季让菜市场的常态化防疫工作也跟着上紧发条。面对人来人往又相对闭塞的环境,菜市场究竟怎么逛,大有讲究。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危害监控所食品安全科主任刘弘提醒:
1、去菜市场买菜,地点的选择与时间的把控很重要
2、购买肉食、生鲜时,切忌直接用“裸手触碰”
3、逛菜市场时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回家记得清洗手和裸露在外的皮肤
4、不要用大水流从高处冲洗食材,可以将生鱼生肉放在一个固定的器皿中浸洗
5、水果去皮食用,食材尤其是肉、禽、蛋和海鲜等煮熟煮透再食用
选购食材心中有数:购买肉食、生鲜时不用裸手触碰
市民去菜市场买菜,地点的选择与时间的把控很重要。首先要认定几个关键词,正规、环境相对整洁、管理措施严格,前往符合条件的菜市场,是安全采购食材的第一步。大家常说逛菜场,这个“逛”字颇有悠闲的意味,但在疫情防控期,逛菜场恐怕就要抓紧时间了。
市民去菜场前首先应做好合理计划,选购食材做到心中有数,速战速决。尽量错峰采购,改变原来赶早买菜的习惯,避免人群过多聚集,造成额外风险。购买肉食、生鲜时,不要直接用“裸手触碰”,有条件的市民可佩戴一次性手套。
有序买菜也很重要。买菜时,市民不要扎推聚拢在摊位前,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尽量选用电子支付的方式,避免交叉感染。买完菜后,尽快离开菜场,不要与邻里聚集聊天,尽可能减少在菜场的逗留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天气渐渐炎热,很多市民的口罩戴不住了,麻痹大意万万不可。由于菜场人员密集,通风条件相对不佳,因此正确佩戴口罩至关重要。市民进入菜场前,请务必佩戴口罩,遮严口鼻,不要让病毒有可乘之机。
夏天,市民一般穿着短袖短裤,对于裸露的皮肤,市民也应当与洗手一样,进行清洗。具体而言,可以使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液”按照“六步洗手法”仔细清洗手和裸露在外的皮肤。
规范处理生熟食物:不要用大水流从高处冲洗食材
如今沪上各大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均已启动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不少市民会有疑虑,市场中喷洒的消毒剂是否会残留在蔬果上,从而对人体造成影响?
一般来说,市场中喷洒的消毒剂均为含有效氯(溴)消毒剂溶液或过氧化氢溶液等。这些溶液作用10至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擦拭去除物体表面残留即可。
消毒剂一般不会直接对着食材喷洒,但不排除食材会沾染上,市民回家后可将蔬菜瓜果用自来水冲洗三至五分钟后再处理。
目前虽未发现食用海鲜感染的证据,但尽量别接触生鱼生肉。因此,市民处理食物前,记得先彻底洗净双手。
如果购买的食材并非当顿食用,易腐败食材应尽快冷藏。生的肉、水产品等食物放入冰箱前最好分开包装和存放,避免可能造成的交叉污染。需食用时,和平时一样处理即可,但注意不要用大水流从高处冲洗食材,以免水花四溅造成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食材污染其他食材、桌面、刀具和环境。
市民可以将生鱼生肉放在一个固定的器皿中浸洗,至于食材上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烹饪时大多可通过高温消灭,因此食物是否煮熟煮透很关键。疫情期间,建议市民除水果外,其余食材尤其是肉、禽、蛋和海鲜等均煮熟煮透再食用,水果不妨去皮食用。
规范处理生熟食物,不仅可以远离新冠病毒干扰,也可避免食源性疾病,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非常时期囤菜之道:既新鲜又营养,科学方法要掌握
疫情期间,不少市民为了减少前往菜市场的频次而选择“囤菜”。这菜究竟如何囤得新鲜又营养,科学方法要掌握。
绝大部分叶菜类的蔬菜为喜凉蔬菜,适宜温度为0摄氏度至2摄氏度,不能低于0摄氏度。需要注意的是,绿叶蔬菜必须包好放入冰箱,不要贴近冰箱内壁,避免冻伤,储存最好不超过三天。
土豆、胡萝卜、白萝卜、洋葱、白菜等根茎类蔬菜水分含量相对较少,更容易保存。市民买回家后一般清理掉表面泥土,覆盖保鲜膜放在冰箱或家里阴凉通风的地方,一般可保存七天左右。
瓜果类蔬菜则各有不同。番茄、茄子、青椒等,通常可在低温下储存四至五天,番茄最好不要放冰箱。豌豆、扁豆等,如果表面有水分,容易腐坏,最好风干表面水分后放入冰箱冷藏。黄瓜、苦瓜、豇豆和南瓜等为喜温蔬菜,适宜存放在1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不能低于8摄氏度。这类蔬菜不适合放在冰箱中,保质期大约在五天。
新鲜的菌菇类一般保质期较短,在冰箱内存放大约三至四天,存放前最好把菌菇表面的水分擦干。
梅雨季节空气闷热、潮湿,食物极易发生霉变,一旦发现食物外观或味道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丢弃。
作者: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