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做客《2020上海民生访谈》时,连说了多句谢谢,“面对此次疫情,上海有这么好的控制情况,首先归功于我们的市民,归功于我们社区所有参与联防联控的各个单位,是他们,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能够做那么好”。
他还特别感谢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同事。在他看来,社区医务工作者在抗疫过程当中和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在社区防控、道口防控以及集中隔离点的防控上付出极多;抗疫的同时,他们还向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满意、被认同的基本医疗服务;而且,在复工复产过程中,社区的医疗服务也恢复得最快最好。
市级医院至少设置10张隔离床位
目前,上海的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接下来将抓住六个环节,即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
邬惊雷专门提到了监测哨中的重点关口——发热门诊的作用。作为防控呼吸道传染病的第一道关口,它对推动病例早期筛查、报告、诊断、治疗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超过六成的本地病例经由发热门诊直接诊查后确诊,它起到的是兜底作用”。
如今,上海在发热门诊设置、流程管理、人员设施配备中的很多做法,全国都在推广。比如,上海现在基本每个医院都专门单独设立了发热门诊;要求医疗机构在疫情期间合理划分区域,增加发热门诊和隔离用房备用空间,市级医院至少设置10张隔离床位,这种“增加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空间”的标准是全国唯一的。
而力度也是空前的。上海正建设的是“多学科”的发热门诊,人员方面,除了配备常规感染科、呼吸科专业人员外,还配备内科、急诊、影像、临床检验等专科医务人员,设施上,除了专属CT,还要求配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在防范交叉感染的同时,坚持救治优先,对于防止轻症病人转到重症起到良好的作用。
未来,上海将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能力建设,把防疫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成为发热哨点,担任直接面向基层老百姓的哨兵,与上级医院、公共社区形成发热防控“闭环”,“这是最最最最重要的”。
形成“苗子事件”数据库
经此一役,邬惊雷对于“医防融合”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体会。很多市民也非常关心,若是下一次,再有疫情来袭,上海该如何保障城市安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承诺?
邬惊雷坦言,目前相关系统对新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敏感性仍然不够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机制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
他以完善“苗子事件”报告机制为例。什么是“苗子事件”?在学校内出现小范围水痘传染;部分地区的水质出现污染;工厂内的气体出现了异常;这些都是“苗子”。如果及时发现、及时阻断,就不至于形成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对于超大城市来说,如何及时发现并处置苗子事件非常重要,要把这些苗子都扼杀在萌芽中。目前,上海每年处置的“苗子事件”约有2000个。
未来,上海将在原有“苗子事件”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建设相关监测信息系统,形成“苗子事件”数据库并与其他公共卫生数据对接,加强主动发现和风险预警的能力。
除此之外,上海还将以症候群监测为基础,加强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综合运用公共卫生“智能插件”等人工智能手段,开展传染病预警预报。这将是一套多点触发、动态灵敏的预警研判模式,阻断新发传染病从“火苗”窜成“火灾”的可能。
全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信息,年底互联互通互认
在访谈中,邬惊雷还提及上海在基本医疗服务的多项进展。
怀揣大小不一的检验信息,带上厚厚一叠的影像报告,千里迢迢换了一家医院看病,却被告知“不予认可”,重新排队做检查、取报告……如此费时费力的尴尬,你可曾遇见过?
今年,互联互通互认都将加速进行。
去年11月,市级公立医疗机构间对规定的35项医学检验和9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全面实现互联互通互认。预计年内完成市区联动,实现全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信息互联互通互认。
凡是实现互联互通互认的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项目,将在“上海健康云”上实现统一门户的整合,今后,只需手机在手,便可通过APP查看报告影像。
“多做一个CT,对身体多一次放射性的暴露。少做了重复检查,可以省去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后大家看病会更方便。”邬惊雷说。
如今,上海“互联网+”的应用正愈加普遍。在“互联网+诊疗”中,目前全市23家公立医疗机构以及部分民营医疗机构都在推动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未来不是简单看一次诊,‘互联网+’还会参与到病人健康管理、咨询工作中。”邬惊雷说。
在“互联网+护理”中,将发挥区域医联体作用,鼓励二、三级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社区,指导、支持、参与社区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提升上门护理的质量。完善服务方式和费用支付模式,逐步建立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社会办医为有力支撑的多样化服务模式。
在基本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中,上海仍将进一步加大对“一老一小”的关怀力度。面对“全预约制”的到来,上海专门针对老人群体在“健康云”中开设亲情账户,由子女代为预约。同时,将继续减少付费环节,减轻老人排队负担。而互联网医疗也将为许多慢性病老人的配药带来便利。
对于孩子而言,通过儿科医联体使得社区儿科诊疗能力大大提高,目前上海有12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有儿科服务,家庭医生的儿科服务在逐步的向社区延伸。
城市更安全,看病更方便,上海医疗卫生体系正在书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答卷。
作者:赵征南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